回憶起與中國的過往,巴基斯坦《每日團結報》總編輯塔希爾與中國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近半個世紀前。塔希爾與中國的結緣,起源于他的父親。1976年,塔希爾的父親沙里夫先生隨時任巴基斯坦總理的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首次訪問中國。現在,塔希爾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積極推動中巴兩國的媒體合作。他的兒子們也延續了這一家族傳統,多次訪問中國,撰寫文章和制作視頻,宣傳中國的發展成就。塔希爾通過“云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全球征集活動,向大家講述他和他的家族與中國的故事。

04:54
父輩的開創:
與中國的初次接觸
塔希爾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塔希爾的父親沙里夫先生是巴基斯坦一位資深記者,在1976年隨時任巴基斯坦總理的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首次訪問中國。那時,塔希爾年僅六歲。1980年,他的父親再次訪問中國,回國后所寫的《Diyar-e Dost ki Taraf》(《向著友邦的方向》),讓塔希爾深刻感受到中國的魅力和中巴兩國的深厚友誼。

△巴基斯坦《每日團結報》總編輯塔希爾
在書中,塔希爾的父親詳細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迅速發展。塔希爾回憶說:“父親總是說,中國的迅速進步和對巴基斯坦的友好態度令他深受感動。”

△巴基斯坦《每日團結報》總編輯塔希爾
家族的傳承:
承襲父親的媒體事業
接手《每日團結報》后,塔希爾致力于繼承和發揚父親的事業。他擔任報紙總編輯和巴基斯坦報紙編輯委員會外事主任,積極推動中巴兩國媒體合作。2017年,塔希爾首次訪問中國。隨后,在2019年他又以《每日團結報》媒體集團主席和總編輯的身份,見證了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巨大進步。

△塔希爾在中國訪問
在中國期間,塔希爾參觀了許多高科技企業和文化機構,讓他深刻體會到中國在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播方面的領先地位。他還多次參加中巴媒體交流活動,與中國的同行分享經驗和見解。塔希爾表示:“通過這些交流,不僅加強了我們媒體之間的合作,也進一步鞏固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塔希爾的媒體集團還組織了多次關于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研討會,報道了無數有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聞,努力向巴基斯坦公眾傳遞中國的正面形象。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的發展,塔希爾的報紙設立了專門的中國報道欄目,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及時傳遞中國的最新動態和政策信息。
新一代的延續:
兒子們的持續奮斗
塔希爾的兒子穆伊茲(Moiz)和馬里杰(Maarij)也繼續致力于促進中巴友好關系。他們通過多次訪問中國,撰寫文章和制作視頻,宣傳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友好政策,以自己的方式延續著中巴友誼的故事。

△塔希爾和兒子們
穆伊茲曾深入新疆,他用心觀察,記錄當地人的真實生活。他撰寫的文章在《每日團結報》上發表,并被中國外交部引用和贊賞。穆伊茲還撰寫了許多關于新疆的文章,描述了當地人慶祝節日、從事繁榮商業的景象,這些文章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塔希爾的兒子穆伊茲在北京
馬里杰的故事同樣動人。2017年,他首次訪問中國,參觀了中國的媒體,親身感受到了中國的繁榮與科技進步。他還訪問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塔希爾的兒子馬里杰參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在中國期間,有一個特別難忘的瞬間。正值馬里杰的生日,塔希爾的中國媒體朋友特意為馬里杰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這讓馬里杰頗感意外,也深受感動。

△塔希爾的兒子馬里杰參觀中國經濟網
塔希爾的家族還在巴基斯坦組織了多次關于中國的研討會和交流活動,邀請中國的專家和學者來分享他們的見解和經驗。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塔希爾將中巴友誼的火炬傳遞給了下一代,他和兒子們將確保這種珍貴的友好關系能夠世代相傳。

△塔希爾的全家福

△塔希爾的父親和兒子們
塔希爾說:“這種友誼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合作與發展的基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