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運河,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條?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還是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
雖然這兩條運河也很有名,但無論是比河道長度,還是比修建年代,中國的大運河都遠超它們,是全球運河界當之無愧的C位大佬。
就在本周,世界運河大會在波蘭北部運河城市比得哥什舉行,曾多次探訪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道國際組織總編輯大衛·愛德華茲-梅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研究著作《文明之鏡——中國大運河》,他說:“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工程師的驕傲”。
流淌2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國大運河,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傳承者,既是水脈,更是文脈。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曾說,“當我漫步在此,我似乎可以聽到古人購買商品時討價還價的聲音,可以看到詩人在燈火倒影中尋找靈感的景象,可以感受到家人們聚集在河岸邊講述自己的故事。運河就像講故事的人,它使這些歷史敘事得以保留,讓我們可以與歷史攜手同行。”
從古至今,運河邊從不缺行走的人。今天的安徽,依舊把大運河安徽段當作文化瑰寶來守護,既探尋傳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升華獨具安徽特質的運河氣派。
世界上的運河有很多,中國大運河只有一個;通濟渠很長,中國現存段最為完整的“活態運河”只有泗縣這一段。
淮北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宿州通濟渠泗縣……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里,我們依稀可見槳聲燈影的盛景。
“汴水之畔”超算中心,陶鋁新材料為城市新發展“塑形”……在逐浪新質生產力的潮流中,我們清晰地看見古老運河的新生。
一步一個腳印,洞穿文化的本質,搭上發展的快車,大運河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在江淮搖曳動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