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么?
百多年間,一代代中國人用各自的方式為信仰寫下定義。字里行間流淌著相同的追求、勇氣和力量。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是習近平對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腳。在革命老區,在烈士紀念園,在革命紀念館,他一次次向人們講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一個人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執著追求;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荊斬棘、攻堅克難。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在習近平多年前寫下的紀念焦裕祿的詞中,能真切感受到他在和平年代對信仰的深入思考,那就是像焦裕祿一樣,心中始終激蕩著如光如炬的革命理想,時常葆有為民服務的赤誠初心。
信仰的傳承,積聚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勢能。新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正引領和感召14億多中國人民在中華大地上書寫新的宏偉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