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天津6月26日電(記者尹思源)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犧牲最大的職業群體,而緝毒警察則是警察隊伍中最危險的警種之一。
國家禁毒辦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顯示,中國毒品濫用規模持續萎縮,毒品濫用治理成效持續顯現。這背后,離不開緝毒民警們的默默付出。他們隱姓埋名,無私奉獻,直面艱難險阻;他們出生入死,勇往直前,守衛人民幸福安寧。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走訪了天津一位緝毒民警,從他口中了解到禁毒工作一線的故事。
2011年至今,天津市公安局禁毒總隊一支隊民警鐘銘(化名)一直工作在禁毒偵查破案一線。采訪時,他背對鏡頭坐著,講起了自己的工作經歷。“這既是保護我們自己,也是保護我們的家人和戰友。”鐘銘說。
涉毒案件與其他刑事案件不同,少有發案報案過程,案件偵破難度較大。借助已破獲的毒品交易案件順藤摸瓜,是重要的案件偵破手段。
2013年,一位剛剛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希望通過與毒販再次交易的方式爭取立功表現,剛參加禁毒工作不久的鐘銘接到任務:扮演買家與毒販進行直接接觸。
鐘銘和同事選定在某酒店頂層與毒販見面,并提前打開錄音錄像設備固定辦案證據。盡管提前進行了部署,但現場情況復雜多變。“對方顯然有一定的反偵察經驗,在與毒販溝通過程中我發現,對方有2人在樓上進行‘交易’,另外有一部分人在酒店外進行接應。”鐘銘和酒店外部署的警力協同合作,最終將4名毒販抓捕歸案,繳獲毒品4.5千克。
采訪時,鐘銘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他不好意思地沖記者笑笑說:“平時在外執行任務時因為不能用手機,經常‘鬧失蹤’,在‘家’時就盡量多處理些事。”
緝毒是一場斗智斗勇的戰斗,時刻面臨生死考驗。今年4月,為了打擊毒品犯罪鏈條,鐘銘和同事化裝成買家,到云南某地進行抓捕工作。晚10點左右,經過近3小時的蹲守,埋伏在車內的鐘銘和同事們終于等來了毒販的身影。
毒販來到車附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用手電筒向車內照,如果被毒販發現車內埋伏的民警,車外的人員將面臨無法預知的危險。鐘銘第一時間拉開車門,和同事們一起將毒販撲倒在地。直到將毒販控制住,鐘銘才發現,對方腰間別著一尺多長的大刀,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危險。“那種情況下都是本能反應。”鐘銘說,事后也覺得后怕,但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
近年來,中國禁毒部門大力整治突出毒品問題,全力防控毒品問題反彈風險。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89.6萬名,同比下降20.3%;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407.8萬名,同比上升7.6%。全年共查處吸毒人員19.5萬人次,同比下降1.1%。
“多緝一克毒,就能讓一個人、一個家庭少受毒品侵害。”鐘銘的話語擲地有聲,道出了無數緝毒民警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的堅定信心。
“能夠親身參與到禁毒工作中,并且看到禁毒工作取得了實際成效,是一件很自豪的事。”鐘銘說。
和很多人民警察一樣,他也得到了來自家人的支持。一次在家吃飯時,鐘銘的兒子突然問媽媽:“歌里唱‘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爸爸是不是就是在黑暗中前行的英雄?”
“當然是了!”鐘銘的妻子堅定地說。
選擇成為一名緝毒民警,就是選擇了責任與擔當,選擇了直面危險與黑暗。在世人眼中,他們是保護在人民群眾身前的英雄;在家人眼里,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今天,向緝毒警察致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