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氣溫節節攀升,“清涼經濟”激發消費活力,各類消暑商品中,荔枝、櫻桃、西瓜等降溫解暑的時令水果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
隨著應季時令水果的陸續上市,小小的“果盤子”悄然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因地制宜 水果產業助農致富增收
“供給端穩定、充足地產出是消費者實現‘水果自由’的重要原因。”中國社會經濟統計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黎春表示。
近年來,各地充分重視水果產業發展,結合當地特色,積極發展經果林產業,釋放鄉村經濟活力,助推鄉村振興。
依托亞熱帶河谷溫熱的氣候特點,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發耳鎮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產業,建立5000多畝楊梅種植基地,不少游客也“聞梅”而至,前來體驗采摘之樂,品嘗才下枝頭的鮮味。
據發耳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董朝陽介紹:“發耳鎮共種植楊梅5300余畝,覆蓋農戶1600余戶,發耳鎮的楊梅果肉飽滿厚實,味道鮮美,歡迎大家前來采摘品嘗。”
此外,廣西省梧州市藤縣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三華李、荔枝、三紅蜜柚等特色水果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甜蜜”力量。
拓寬銷路 “新農人”插上“科技翅膀”
“結得好”“產得多”是讓“小水果”成為“致富果”的基礎條件,“賣得出”“送得到”也是激活“大產業”的重要因素。
仲夏六月,寧夏頭茬枸杞迎來一年一度采摘豐收季。從“保溫杯里泡枸杞”的傳統吃法到枸杞原漿、鎖鮮枸杞等新產品的研發與市場投放……在實驗室內,科技創新讓寧夏“土特產”枸杞有了更多新形態,在網絡平臺上,不同品類的枸杞產品吸引天南地北的消費者熱情下單。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水果銷售模式正在發生變革。直播間“變身”為產品大市場,是時下的熱門新玩法。
不僅是銷售模式,水果運輸效率也通過科技創新邁向更高臺階。江蘇吳中探索運用無人機破解水果運輸難題,將新鮮的果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送到消費者餐桌。
“這既拓寬了水果的銷路,也提高了當地水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了‘果盤子’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方法。”黎春說。
擴大進口 “果盤子”裝下世界味道
水果進口的不斷豐富,體現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日漸提升,中國市場持續擴大進口規模,讓“果盤子”裝下世界味道。
“水果經濟”蓬勃發展,國內果業與國際果業互動愈加頻繁。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干鮮瓜果進口32.2億元。
近年來,色澤紅潤、口感清甜的智利車厘子獲得中國消費者青睞,中國進口智利車厘子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中旬,智利向全球出口約計41.29萬噸車厘子中,有90%以上都出口到中國(約37.6萬噸),創歷史新高。
前不久,海關總署官網發布通告稱,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塞爾維亞鮮食藍莓進口,作為歐洲最大的藍莓生產國之一,塞爾維亞“卷”進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更高性價比。
黎春表示,隨著我國市場大門的不斷開放,會有越來越多優質的進口水果生鮮產品,以更低的價格走上百姓餐桌。(肖聰聰、實習生王志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