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都是殘疾人,均無固定職業,母親撿垃圾,父親則靠在工地上打零工養家,妹妹還在上初中,一家人租住在城區偏僻的一處破舊房屋內……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冉曉迪,并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希望通過努力學習來改變家庭現狀。
一家四口租住破舊民房
冉曉迪家住蘭家堡新家坡,這個和獅城有著一樣讀音的地方,實際上是靠近絲鋼路鐵路邊的一排老舊民房。初見冉曉迪,個子瘦高,帶著一副黑框近視眼鏡,身高1米75的他體重還不到50公斤。在冉曉迪的帶領下,遵義晚報記者沿著鐵道來到他家中,環顧四周,這間屋子十分陰暗狹窄,僅有一個北京爐和一張涼沙發。往里走是冉曉迪的房間,里面有一張破舊的木床和桌子,屋內沒有窗戶,只有幾絲光線透過一扇破門照到屋內。
冉曉迪的家原本在播州區西坪鎮竹山村,家里除了父母,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妹妹,這間房子是一家人遷到遵義城區后租的房子。“十幾年前我二叔大學畢業后,在旁邊的一工廠上班,所以我們一家才搬到了遵義。”冉曉迪說,不料搬來沒多久,二叔上班的工廠就倒閉了,全家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
殘疾雙親撐起一個家
冉曉迪明白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全家的生活。通過努力,他中考以優異的成績考進遵義市第一高級中學,學校不但免了學雜費,而且每月補助他450元的生活費。今年高考,他以656分的優異成績被南京大學電子信息專業錄取。
這個月初,冉曉迪接到了南京大學的通知書,這對全家來說無疑是個喜訊,可是對于每個月連生活費都無法保障的家庭來說,學費成了最大的難題。
“年輕的時候得了白內障,右眼一直就看不到。”冉曉迪的父親冉隆學說,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只能到工地上干些力氣活,一個月下來,能掙1000多元,除了每月200多元的房租和水電費,剩下的節約一點勉強夠用。冉曉迪的母親小時候因發生意外雙手殘疾,為了給兒子攢點路費,這兩天她頂著烈日到街上發傳單,一天賺幾十塊錢。
“孩子最遠只到過貴陽,是去年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時去的,當時還獲得了二等獎。”冉隆學說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出遠門,于是準備送他到南京,8月28日就要報到了,可爺倆的火車票還沒有著落。
“上大學的學費就要5000多元,還有路費、生活費。”冉曉迪說,這兩天,除了申請“圓夢大學·愛心接力計劃”,他還忙著填寫大學生貧困補助申請書,因為家里還要供妹妹上學,希望能夠盡可能為父親減輕經濟負擔。
對于大學生活,冉曉迪充滿了期待,他希望能在學業上有更大的突破,將來還要繼續讀研、讀博。(記者王宗輝曹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