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天,我們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冬奧場館從無到有、從舊到新,從“藍圖”變為一個個令人贊嘆、令人震撼的杰出作品。“科技、智慧、綠色、節儉”,在12個競賽場館和3個冬奧村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處處體現著中國對冬奧的莊嚴承諾。
400多天的跟拍,給我們留下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間,更讓我們通過鏡頭深刻體味中國的冰雪浪漫。一批由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制造組成的冬奧場館建設的“中國方案”,成為北京冬奧的鮮明“中國特色”。
在奧林匹克公園的百米夜空中,我們記錄見證“冰之帆”“冰立方”“鳥巢”點亮的瞬間,雙奧場館的流光溢彩,交相輝映著車水馬龍,照亮了公園嬉鬧漫游的游人,奧林匹克精神早已與人們的生活相融,祥和繁華中四處洋溢著生機勃勃。
在首鋼園工業遺址,“雪飛天”騰躍天際,仿若敦煌壁畫中“飛天”的絲帶飛舞。首鋼園中,湖中廊亭、鋼筋高爐、雪上飛天,寫就傳統與現代交織、冰雪與工業和融的磅礴詩篇。
當無人機的鏡頭迎著夕陽看向北京延慶海坨山時,崇山峻嶺間“雪游龍”蜿蜒著映入眼簾,我們驚嘆于現代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感慨于這山巔上的元龍豪氣,這是從華夏血脈和中華精神中蓬勃騰躍的豪邁大氣。
在河北張家口,純潔的雪原“撞向”云頂藍天的一派冰天雪地景色中,“雪如意”靜臥林海雪原,東望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南瞰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吉祥如意的寓意和現代運動的激情匯聚,譜寫出中國式的冰雪情緣,純潔天地間冬奧會的精彩、非凡、卓越將漸次鋪開。
在全景鏡頭中的冬奧會場館,傳統文化似魂,玉琢銀裝似體,運動激情似血,現代奧運與中國文化相融,勾勒出獨具魅力的中國之美。
讓我們靜靜等待,共同迎接它們濃墨重彩登場的時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家朋 李 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