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青山蒼蒼 瀾滄水長(美麗中國)

2022-01-20 11:02:24  來源:人民日報

  昂賽大峽谷。

  本報記者 楊爍壁攝

  瀾滄江上游扎曲河。

  本報記者 楊爍壁攝

  向秋拉姆正在喂馬鹿。

  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核心閱讀

  瀾滄奔流,風貌萬千。從生態環境治理,到物種保護、綠色發展,瀾滄江兩岸的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守護著母親河的健康。本報記者跋山涉水、沿江而下,用筆與鏡頭記錄瀾滄江之美,講述瀾滄江兩岸發生的動人變化。

  出發,從瀾滄江源頭。

  跋山涉水,沿江而下,輾轉青藏兩省區八縣市——“2021瀾湄萬里行”大型采訪活動中,記者用腳步丈量瀾滄江長度,用筆和鏡頭記錄著牧鄉新貌。

  一路行走下來,最深刻的感受是:大江大河不只是水系,更是流動的根、奔騰的血脈。瀾滄江兩岸,當地人用勤勞、智慧和堅守,呵護母親河健康永續,譜寫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篇章。

  源頭治理,織就山谷河川保護網

  隆冬時節,走進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大峽谷,兩側山巒起伏,奔流的瀾滄江水如玉帶一般,蜿蜒東去。

  雜多,是瀾滄江源頭第一縣。“大峽谷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瀾滄江源頭保護的核心區域。”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尼尕難掩自豪。在整個三江源地區,這樣由裸巖冰川、高寒草甸草原、灌木叢、圓柏林、濕地河流自上而下呈現出的垂直植被地貌景觀真不多見,景色美極。

  沿江顛簸兩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峽谷深處的年都村。一襲藏袍,頭戴氈帽,這便是生態管護員樂尕。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樂尕成為首批持證上崗的生態管護員之一。在瀾滄江源園區,像他這樣的生態管護員還有7700多名。

  “以前全家人靠放牧為生,如今自己當起了生態管護員,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談起工作,樂尕打開了話匣子。他指著遠處的山巒說:“山上的草場都被劃分成了網格,每個生態管護員都要對責任片區里的山水林草和野生動物資源進行巡護,還要對草原設施、退化草地治理等工程進行監管。”

  接過樂尕的話茬,尼尕掰起手指頭,算得仔細:“我們組建了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三級組織,設置了19個管護大隊、64個管護分隊,實行每日定點巡護、每15日集中巡護制度,點、線、面全方位的網格化大生態管護體系基本形成。”

  2016年,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正式設立,通過對園區內的水流、森林、濕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野生動物、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進一步摸清了園區內自然資源的底數,然后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同時將原來分散在林業、國土、環保、水利、農牧等部門的生態保護管理職責統一劃至園區管委會,打破了各類保護地和各功能分區之間人為分割、各自為政、條塊管理、互不融通的弊端,增強了瀾滄江源頭治理的整體性、聯通性、協調性。如今,植被更加茂密,濕地重煥生機。

  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雜多人的生活習慣里。“對于鄉親們來說,垃圾分類不再是陌生的詞語,而是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我們這些生態管護員,也積極參與環境治理,通過戶分揀、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新模式,確保了垃圾不落地、出門即分類。”樂尕自豪地說。

  物種保護,讓野生動物自由棲息

  作為青藏高原的旗艦物種,雪豹也是檢驗高原生態系統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灰白的皮毛又厚又密,黑色斑點增加了隱蔽性,再加上出沒于人跡罕至的雪山冰川,在外界看來,雪豹頗為神秘。不過,在雜多,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曾經罕見的雪豹已經越來越常見。

  “近年來,我們在昂賽大峽谷布設了近百臺紅外相機,拍到過數萬張雪豹照片,其中質量較高的就有上千張。”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介紹,根據觀測結果,除了雪豹,金錢豹、棕熊等多種食肉獸類頻頻出現,同時,白唇鹿、巖羊等多種大中型有蹄類食草動物種群保持穩定,這標志著瀾滄江源園區生態持續向好。

  野生動物不斷增多,但傷害家畜的現象也隨之增加。為此,當地設立相關保險基金,按照審核員調查取證—管理小組判定損失—管理小組審核篩選—全村公示—兌現補償的程序,建立野生動物傷害補償機制。

  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藏族老阿媽向秋拉姆滿臉慈愛,對著草山發出悠遠的呼喚。不一會兒,成群的馬鹿從山谷間圍了過來。老阿媽把鹽巴和芫根撒在地上,馬鹿們盡情地享用了起來。15歲時,向秋拉姆偶然救助了3只受傷的野生馬鹿。從此,每到秋冬季節,她都會在山腳下為馬鹿準備好食物。轉眼間,已經堅持了48年。

  如今,向秋拉姆已經從野生動物保護員的崗位上退休,而她保護馬鹿的故事還在繼續——向秋拉姆的兒子白瑪澤仁和仁青澤培已經在保護區管護站工作,接過了母親的班,開始守護馬鹿。

  1993年,當地建起了類烏齊自治區級馬鹿自然保護區。到2005年,該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保護區范圍內有野生馬鹿3000余只,比2005年增長了60%。

  好風景,為村民帶來好光景

  一大早,位于青海省囊謙縣大橋村的旦榮溝生態旅游度假區里,村黨支部書記安萬扎美正和鄉親們忙著整修停車場,雖然天氣寒冷,他們卻忙得滿頭大汗。“眼下游客不多,我們得抓緊把停車問題解決了,這樣以后游客來就能更方便些了。”安萬扎美說。

  嶄新的玻璃棧道、樣式別致的木屋、蜿蜒山間的木棧道……度假區吸引著各地游客。很難想象,就在五六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山村。

  背靠山、面朝江、挨著國道,大橋村地理位置優越。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村民們只能眼巴巴望著車輛穿梭往來。大橋村海拔在3700米以上,受自然條件限制,在過去,村民大多從事傳統農牧業生產,單一的產業結構制約了村民脫貧增收的步伐。

  “咱這兒地理位置好,還有原始森林、古村落,得想辦法讓途經國道的游客順道來游玩一番。”安萬扎美擔任黨支部書記后,就一直琢磨著如何把好生態“秀”出來。前幾年,安萬扎美領著村黨支部一班人和一些頭腦活絡的村民多番考察規劃,積極申請,爭取到了300多萬元旅游扶貧資金,建設了生態旅游度假區。

  循著沸騰的人聲而去,記者沿木棧道拾級而上,登上玻璃觀景平臺——身后,涓涓清水正從山頂流下,帶來一絲涼意;眼前,呈冰蝕地貌的山巒峻峭凌厲,移步換景,時而雄壯挺拔,時而又仿佛即將傾壓過來……安萬扎美介紹,村里利用傳統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修建了觀景棧道、玻璃觀景平臺、帳篷營地等,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既要讓游客體驗風光,又不能破壞環境。瀾滄江畔秀美的山山水水,才是我們大橋村人的‘金飯碗’。”安萬扎美說。

  近年來,隨著退牧還草工程深入實施,各地深入挖掘生態資源,發展生態旅游,在瀾滄江沿岸,像大橋村這樣吃上生態旅游飯的村子越來越多。

  (本報記者楊爍壁、王梅、劉雨瑞參與采寫)

編輯:張寒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宁城县| 郯城县| 荔波县| 华亭县| 神农架林区| 宁国市| 襄城县| 海门市| 正镶白旗| 德化县| 保德县| 鹤庆县| 德江县| 乌拉特前旗| 美姑县| 辽宁省| 深泽县| 娄底市| 龙井市| 邢台县| 保山市| 泗阳县| 济源市| 来安县| 邻水| 隆子县| 阳春市| 凤冈县| 金沙县| 新余市| 喜德县| 新津县| 尼木县| 连江县| 育儿| 华容县| 沁水县| 南溪县| 太白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