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盧哲 金一清 編制
新華社拉薩1月11日電 題:在這里,感受西藏現代化的腳步
新華社記者張京品、金一清、劉洲鵬
深冬的寒風刮過泛黃的草地。四周,解放牌汽車、東方紅拖拉機、牛頭刨床,一個個“退休”的機械,帶著斑駁的銹跡,從歷史中走來,靜靜立在西藏工業博物館門前。
在拉薩市西郊,這座由原拉薩水泥廠廠房“變身”而成的博物館,記錄著高原邁向現代化的進步歷史,也記錄著一代代人在高原披荊斬棘的奮斗史。
1962年,拉薩水泥廠正式投產,結束了西藏沒有濕法水泥廠的歷史,為當時西藏現代化建設注入新動力。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老舊的水泥廠完成了歷史使命。
“拉薩水泥廠是西藏當代工業重要遺存,在它基礎上改造修建西藏工業博物館,既是工業價值的再生利用,也能幫助更多人感受西藏現代化的腳步。”西藏工業博物館講解員王艷紅說。
博物館的大門是一個象征工業的齒輪狀拱形門,門上的銹色有一種歷史滄桑感,緩緩推門而入,西藏的現代化圖景徐徐展開。
1956年,西藏第一個機場當雄機場建成;1957年,拉薩汽車修配廠投產;1960年,拉薩食品廠建成;2020年,5G信號覆蓋珠峰峰頂;2021年,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建成通車……
記者看到,西藏工業博物館以西藏工業的發展脈絡為主線,設置4個單元的展廳,300多件實物展品向游客呈現了西藏工業發展歷程。博物館內有VR設備,讓游客可以身臨其境感知西藏工業進步。
據王艷紅介紹,從解放前簡單的木犁、木鋤等粗放的生產工具,到現在先進高效的脫粒機和收割機等機械設備,西藏的工業發展是翻天覆地的。
在博物館里,工人修理機械的場景,引起不少人駐足觀看。20世紀50年代初,西藏機械修配廠初步建立,技術人員從1100多公里外的昌都趕到拉薩,路上花了28天時間。如今,開車2天即可到達,坐飛機僅需1個多小時。
“機修廠除了承擔機械設備修理,還生產一些日常生活器具。為解決鐵鍋煮飯夾生的問題,機修廠手工打造零部件,用3毫米的鋼板自制高壓鍋,并注冊了品牌,取名‘珠峰牌’高壓鍋,很受歡迎。”原西藏機械修配廠負責人毛玉華說,工業機械大量進入西藏,推動了西藏現代化的進程。
站在西藏電力工程展覽區,拉薩市民巴桑感觸良多:“洗衣機、電腦、加濕器等等,各種家用電器的普及都離不開供電的覆蓋。”
“博物館記錄了西藏現代工業從無到有,再到如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程。”王艷紅說,這里有滄桑歷史,也有美好當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