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劉夢妍 宋霈雯 李全 孫文賓 李征 姚杰
日前,雄安第一顆“本土造”衛星——“雄安一號”在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的衛星智能制造廠房里正式下線,這標志著雄安新區空天信息產業從布局邁向實質性產出階段。

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的衛星智能制造廠房。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全 攝
“這顆衛星搭載的‘白澤’高性能星載計算機解決了算力瓶頸,‘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陽翼突破了能源約束,‘金烏’新一代霍爾電推進系統則提升了動力效率。”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德智介紹,這三項核心技術為我國衛星星座規模化建設注入了新動能。
從過去組裝一顆衛星需要7天,到如今僅需30個小時,這條年產百顆衛星的智能產線,見證了“雄安速度”的誕生。創造這一速度的就是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

孫德智向記者介紹企業落戶雄安的過程。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全 攝
“新區用‘四個當年’的效率打動了我們——當年注冊、當年建設、當年(產線)投產、當年(衛星)下線。”孫德智告訴記者,選擇雄安主要基于兩點:一是鏈主企業中國星網落戶雄安,便于與用戶緊密合作;二是雄安新區全方位的服務打動了他們,政府的幫辦解決了企業諸多難題,8000萬資金支持更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2024年,中國星網正式遷駐雄安。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全 攝
隨著2024年中國星網正式遷駐雄安,新區空天產業生態快速成型。截至目前,新區已匯聚空天信息領域企業63家、創新平臺7家,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在雄安注冊成立,形成了首個較為完備的創新主鏈條。
“有星網這樣的鏈主企業,為雄安打造世界一流空天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雄安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馬揚飚說,“雄安新區通過‘空天信息十條’‘雄才十六條’等硬核政策,打造良好的軟環境和完整的產業生態。”
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雄安優質創新環境的強力支撐。“十四五”期間,雄安科學園累計建設運營科創載體70多萬平方米,涵蓋雄安科創中心、人工智能綜合實訓基地等核心平臺。

雄安創新研究院航拍。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全 攝
“我們形成了一園多基地的發展格局,構建起覆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中試加速、人才實訓的全鏈條科技創新空間體系。”雄安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王玉柱介紹。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正在拔節生長。“十四五”期間,除中國星網外,中國華能、中國中化總部已正式入駐,中國礦產總部實現主體封頂,4所高校、2家醫院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第二批疏解項目穩步推進。新區還為疏解人員在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確保疏解企業“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十四五”期間,中國星網、中國華能、中國中化總部正式入駐。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全 攝
“雄安的實踐印證了疏解——集聚——創新的良性循環。這種以品質吸引人、以環境留人的發展模式,為我國人口經濟密集地區的空間優化開發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超這樣評價。
從一顆衛星下線,到完整產業鏈形成;從創新載體建設,到優質服務保障,雄安正在探索一條以高品質承載高端功能的新路徑,書寫著“未來之城“的發展新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