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十二場"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十四五"時期,河北教育公共服務水平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本臺記者 趙楊:"十四五"正在發布。孩子的教育關乎每個家庭,更與國家興盛緊密契合、與民族復興緊密相連。五年來,河北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哪些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又取得了哪些突破?今天,我們從發布會上尋找答案。
省教育廳主要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完成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公辦學校1200所,增加學位109.4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9.7%,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6.14%。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廳長 黃晟:從今年秋季學期起,逐步推行學前教育免費政策,惠及56.3萬在園幼兒;全省新增5所本科高校、7所高職院校,普通高校數量達到131所;創建11所高職國家優質校,數量居全國第五;11所高職院校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期"雙高計劃"立項建設單位,數量居全國第六;新增博士授權點16個、碩士授權點80個,高等教育培養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
目前,全省職業院校在校生達173萬余人,辦學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十四五"時期,我省加快建設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撤并1265個低就業率專業點,新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康養等急需緊缺專業點1166個,年均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能人才超58萬人。
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 張化平: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強化技能大賽在職業院校技能技術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健全班賽、校賽、市賽、省賽、國賽五級大賽體系。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省再創歷史最好成績,共獲得金獎33個,比2024年增長32%。
本臺記者 趙楊:"十四五"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借助京津兩地優勢資源,我省在加速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我們繼續關注。
"十四五"時期,雄安新區現代教育體系加速構建,首批疏解高校全面開工建設,第二批疏解高校確定項目選址,第三批疏解高校正在有序啟動。雄安新區已高水平開辦中小學、幼兒園55所,新增學位4.9萬個。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廳長 黃晟:京津314所優質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496所學校合作辦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部屬高校對口幫扶河北10所縣域高中,每年組織250名河北中小學骨干校長教師赴京津優質學校跟崗學習,扎實開展"周末專家河北行"活動,累計達5641場。
本臺記者 趙楊:教育,不僅承擔著培育人才的責任,更肩負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擔。發布會上,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四五"期間我省教育系統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其核心要義就是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廳長 黃晟: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新增理工農醫或急需緊缺相關本科專業點224個,累計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近300萬;培育建設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297家,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12個,全省高校建設各類國家級科研平臺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642個,高校牽頭建設了5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全省高校轉化科技成果合同數5.7萬項,合同金額達68.65億元。
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 彭繼東:面向國家、我省重大戰略需求,全省高校共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691項,同比增長86.7%;爭取科研經費254.7億元,同比增長56.5%;在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天眼FAST、C919大飛機、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等國家重大任務中,貢獻了河北高校創新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