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陳志洋 張群 實習生 溫淑月)冬天到了,你家暖和起來了嗎?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承德雙灤區馮營子村村民戴樹和家,剛進門手中的溫度計就顯示20.9℃。“用的是石墨烯電采暖,手機就能遠程操控,在外面快回家的時候提前升溫,到家就暖和!”戴樹和笑著對記者說道。
今年汛期,戴樹和家的房屋嚴重受損,房體裂縫、地面塌陷,如今,在政府補貼12.8萬元后,他住進了新房,用上了新式取暖設備。相隔幾戶的寇桂芝大娘家里,溫度計顯示24.6℃,生物質顆粒取暖爐正散發著熱氣。“冷了開大火,不冷開小火,村里統一采購,顆粒直接送上門!”寇桂芝指著整齊碼放的顆粒高興地說:“一噸顆粒是1000多元,政府補貼后才700元,一冬下來能省不少。”
在承德雙灤區,像這樣的受災群眾,這個冬天都揣上了一份“暖保障”。據區農業農村局介紹,今年全區農村冬季采用生物質取暖,已配送燃料6500余噸,貨源充足。補貼政策精準落地:4噸內群眾自繳700元每噸、政府補貼650元每噸,脫貧戶和監測戶還能免費領4噸燃料。9063個一氧化碳報警器裝到了每戶臥室,爐具壞了有企業免費修,真正做到“暖身更暖心”。
汛期過后,房屋修繕重建也按下“快進鍵”。西地鎮178戶B級房屋、77戶C級危房中,98.7%已開工修繕,補助資金全部發放;99戶D級危房拆除后,80%已啟動重建,應急救助、租房補貼、取暖補助等資金足額到戶。鎮村干部逐戶排查,優先保障受災戶燃料供應,確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溫度計上的數字在跳,鄉親們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從沖毀的舊屋到溫暖的新家,從過冬犯愁到保障齊全,雙灤區用一個個“實招”,為受災群眾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 “暖冬答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