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評論員:向 北
初冬的華北,寒意漸起。在張家口與唐山,我國規模最大的蓄熱式電鍋爐型虛擬電廠悄然投運。這個“看不見的電廠”沒有實體廠房,而是依托北京的智能服務平臺,將16處分散的蓄熱式電鍋爐整合為一體,形成54.4萬千瓦的調節能力。這場能源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僅是河北破解能源瓶頸的創新實踐,更奏響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

圖為蓄熱式電鍋爐機房航拍。
虛擬電廠“聚沙成塔”,蘊藏調度智慧。作為“十四五”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冀北新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8200萬千瓦,占比高達76%。虛擬電廠猶如一位精明的“能源管家”,在夜間電力充裕、電價較低時,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儲存;待到白天用電高峰,再釋放熱能用于供暖。這種“熱能銀行”模式,既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又降低供暖成本,實現多方共贏。更值得稱道的是,虛擬電廠深度融入華北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確保負荷資源精準響應。參與企業亦可獲得相應收益,推動市場化運營模式持續發展。

圖為國網冀北電力員工進行虛擬電廠業務研討。
多元路徑共同發力,燕趙大地“向綠而行”。張北柔直工程曾將草原風電轉化為“奧運綠電”,點亮冬奧場館與萬家燈火;如今,雄安構建“地熱+智慧”供熱系統,為10.1萬戶居民送去穩定熱源。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作為全球最大儲能工程,猶如“超級充電寶”,年消納綠電87.16億千瓦時,可滿足26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雄東、廊坊北等24個50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已建成投運,邯鄲北、邢臺北等13個同類項目加速推進,秦皇島180萬千瓦海上光伏示范項目也如火如荼展開。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從風電、光伏、地熱到抽水蓄能,河北正以多元路徑踐行“向綠而行”。

圖為有著“超級充電寶”之稱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
政策科技“雙輪驅動”,協同推進綠色轉型。2022年12月,《河北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強省行動方案(2023—2027年)》印發,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明確實施路徑。今年10月,《河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2027年)》出臺,為AI與能源深度融合指明方向。這份藍圖充分依托河北算力與產業優勢,致力于在新能源領域打造創新應用場景,為虛擬電廠等新興業態提供有力支撐。
能源強省建設提速,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今年1至6月,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528.5萬千瓦,同比增長112.4%;其中風電、光伏裝機新增1328.4萬千瓦,增幅達126.7%。從虛擬電廠的智能調度,到全域范圍的綠色實踐,河北正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能源轉型之路——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如今的燕趙大地,綠色已成為鮮明發展底色。這個冬天,當溫暖借助智慧電網傳遞千家萬戶,我們見證的不僅是一項技術的成功應用,更是一個綠色未來的美好藍圖正在成為現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