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據價值潛力加速釋放
我省以高質量數據賦能產業發展

11月4日,河北省數據交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交易服務平臺上查看該中心上線的數據產品。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攝
數據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高質量、大規模數據已成為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的有力支撐。我省深化數據開發利用,強化數據安全保障,以場景化應用激發數據價值,加快把數據資源變為優質資產,以高質量數據賦能產業發展。
從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獲悉,截至目前,我省打造了鋼鐵、化工、醫藥等30個領域689個高質量數據集,為大模型訓練、智能體建設提供了基礎養料。
夯實數據底座
筑牢數字化轉型發展根基
堅持制度先行,我省加快搭建數據基礎制度的基本框架,持續推動算力、可信數據空間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據產業發展基礎。
鞏固擴大算力優勢。我省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支持張家口、廊坊打造E級智算集群,加速推動一批重點標桿項目落地。《2025綜合算力指數》顯示,河北省綜合算力指數連續2年排名全國第一;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中,廊坊市、張家口市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第二。
今年6月,我省在全國率先上線省級一體化算力監測調度運營平臺,搭建數據監測、調度、運營三大子平臺。逐步對接全省算力中心,實現對全省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的統一納管、智能調度和市場運營,并提供容器化、云算力等多元算力產品和服務。
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建立省推進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工作機制,組織中國星網、中國礦產、雄安數字城市3家試點企業,加速空間技術平臺建設和運營規則設計,目前3個空間的云資源、區塊鏈、數據連接器等基礎設施已基本齊備。
深化開發利用
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
我省堅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系統推進數據歸集、登記、治理、開發與授權運營全鏈條工作。
常態化歸集公共數據。統籌建設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構建涵蓋數據編目、治理、共享、開放等10余項功能的技術支撐體系。制定公共數據“一張表”,按照“以需促歸、以供促用”原則,完成編目79.4萬條,歸集總量達8700億條。
深化公共數據登記和治理。堅持數量質量并重、儲備登記并行,累計審核并同步至國家登記平臺4518項,覆蓋衛生、教育、交通運輸等70個行業領域,登記數量居全國前列。
構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體系。明確“管住一級市場、放活二級市場”的總體思路,在此基礎上,確立“整體授權開發、依場景授權使用”綜合模式,建成登記、授權、交易平臺,已完成25單公共數據產品交易,預期收益2690.4萬元。
賦能千行百業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行動到哪里,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和推廣就要到哪里。我省堅持“以模型換數據、以數據換模型”機制,建設一批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推動垂直領域大模型、智能體研發應用,賦能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如河鋼集團石鋼公司開發的“廢鋼定級圖像”數據集,涵蓋各種常見的廢鋼類型圖像,能夠顯著提升大模型判定廢鋼種類、等級的準確性。
建設應用垂直大模型。今年以來,全省新研發落地97個垂直大模型,總數達到292個,其中10個通過國家備案。威賽博鋼鐵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分別是全國鋼鐵、化工行業首個備案大模型。
推動大模型向智能體升級。今年我省重點推動大模型向智能體迭代,創新研發46個智能體,并按照“大企業研發,小企業復用”思路,在中小企業深度應用,實現降本增效。如新興鑄管的鐵水硅預測智能體,基于出鐵溫度、原料配比等歷史生產數據和實時采集數據,自動分析、預測、干預爐溫,爐溫調控精準度提升20%,鐵水成分穩定性提高15%,年降低能耗成本約300萬元。
探索智能體賦能產業發展路徑。對接百度等人工智能企業、河鋼數字等行業企業、知網等科技企業,創新建立智能體社區。目前將報春鋼鐵平臺作為試點,已開發試運行河北鋼鐵智能體社區,推動智能體、數據集等數據產品上架。
培育產業生態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我省堅持以政策引導、平臺集聚、要素支撐、機制創新為路徑,推動數據產業全鏈條培育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省出臺《關于培育壯大數據產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關于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為數據產業發展明確方向路徑,提供政策支持。
推動數據堂、海天瑞聲等42家頭部企業落戶保定國家數據標注基地,500余家企業納入生態,初步形成覆蓋數據采集、清洗、標注、質檢、應用全鏈條數據標注產業體系。以基地為引領,推動張家口、廊坊、唐山、秦皇島等地協同發展,全省可提供數據標注企業達649家,年標注能力達4PB(拍字節),產業規模約20億元,環京津數據標注產業隆起帶初步形成。
創新實施“天使投算力”機制。建立“算力資源池”,整合全省閑置、閑時算力資源,以算力投資、算力入股、算力打折等方式定向供給初創企業,目前已與14家初創企業達成合作。推動機制從吸引初創企業向供給學生團隊深化,免費支持清華大學第二屆超算競賽算力需求,已對接8支人工智能領域學生團隊,助力有創業潛力的項目孵化。
我省加大數字企業招引力度,成功引進科大訊飛省級總部、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數據處理和質量測評中心等企業機構,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雄安人工智能產業園揭牌運行,67家重點人工智能企業落戶雄安新區。我省數據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河北日報記者 賈楠 解楚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