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根據《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5年)》報告顯示,我省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這已經是連續兩年排名第一了。在算力規模方面,河北在用標準機架數、在建規模機架數、智算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在質效方面,上架率、PUE(電能利用效率)、算力業務的收入都呈良好發展態勢。這么多專業名詞,可能會讓大家覺得算力非常抽象。但是,算力其實早已深入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蘋果、梨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持。

記者 岳浩:240萬斤是咱今年的收成嗎?
辛集市彤森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 安建秋:對,今年的產量吧。240萬斤,300畝地,和去年差不多。
梨果業,是辛集市的傳統優勢與核心支柱產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田家莊鄉的安建秋從1995年開始種植梨樹,現在已擁有300畝規模化梨園,是當地名副其實的種梨大戶。而他的種植之路,也見證了河北農業從“靠天吃飯”到“算力護航”的轉型。

辛集市彤森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 安建秋:這是2020年冰雹打的,樹上這些疤還沒長平呢。那年保險一畝地賠了1800元,咱們是幼果期,4月21日冰雹打的。
記者:現在對那個日期還很清楚。
辛集市彤森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 安建秋:對,記憶猶新,一輩子忘不了,絕收。

傳統的兜底賠付保險讓安建秋挺過了絕收之年。5年間,為梨園保駕護航的保險也有了新的變化,竟然還和算力扯上了關系。
記者 岳浩:安師傅,聽說咱們現在種梨也用上算力了,怎么算啊,用這個計算器算嗎?
辛集市彤森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 安建秋:不是,是依托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聯合氣象局,他們給提供的大數據。人告訴咱天氣有什么變化,怎么提前生產,提前打藥,依托他們提供的數據,咱做這個工作。梨氣象指數保險。
辛集梨天氣指數保險




“辛集梨天氣指數保險”是河北省氣象局與中華財險合作開發的一款金融創新產品,與傳統的農業保險不同,它的理賠速度更快,理賠標準更客觀。今年6月產品在辛集一落地,就得到了當地種植戶的一致好評。

中華財險石家莊中支農村保險事業部負責人 康軍平:原來的傳統的保險,像我們保產量的時候,我們要去看現場,看看你這個氣象是否達到我們這個要求的,比如說幾級風以上。這個過程到賠付到農戶的手里面,長的話得有一到兩個月。現在因為氣象指數是可以量化的,實時傳送數據。這樣大大縮短農戶的賠付時效了,可能快的話,3到5天就能結案。
快速理賠的背后,是海量數據的支撐。這些數據既包含辛集市近30年鄉鎮級、小時級的精細化常規氣象數據,以及雷達新型探測氣象數據,也有當地梨種植大戶、林業專家提供的梨產業經濟數據和保險理賠記錄。

記者 岳浩:辛集市近30年鄉鎮級,小時級的氣象數據,如果用A4紙來記錄的話,大概需要多少張紙呢?我們用DeepSeek來計算一下。131400張,把這些紙摞起來有13米高,超過了4層樓的高度。如此海量的數據,又是如何成為保護農業生產的保險產品的呢?答案就在我身后的河北省氣象局。
河北省氣象服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 氣象服務首席 范俊紅:辛集梨這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當中,我們設計了對這個梨有重要影響的,比較敏感的三種災害。一個是冰雹,一個是大風,還有凍害。我們根據這三種災害,它的一個強度和持續時間,來構建我們氣象指數,那么通過這個氣象指數和咱們這個梨的減產率之間的回歸分析,得到三個災損模型,最后通過精準測算保險費率,形成咱們梨的天氣指數保險產品。

范俊紅團隊梳理、分析這些海量數據的核心工具,正是河北省氣象局在2023年開發的保險氣象服務系統。打開系統的“出險監測”模塊,河北地圖上一個個禾苗狀圖標清晰標記著受保農田的具體位置。目前,河北省氣象局與保險行業合作開發了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以及杏、板栗、金銀花等特色林果在內的16款農業天氣指數保險產品。

河北省氣象服務中心 正高級工程師 氣象服務首席 范俊紅:這是巨鹿縣高油酸花生氣象指數。針對它這個降雨指數的話,這個是我們的一個出險的日歷。降雨指數出險了,用這個黃色的這個顏色來表示,就標注了。
記者 岳浩:像上面黃色的這個,是不是就是咱們(10月初)連陰雨的那個狀態?然后還能給算到損失有多少?
河北省氣象服務中心 正高級工程師 氣象服務首席 范俊紅:對,這個的話是在我們的后臺上,進行自動的一個計算,計算賠付多少。如果未來的話,未來10天它就是預測到,有這種(災害的)可能性的話。那么這個保險公司會跟這個保戶一起來進行防范,提前防范,減少損失。
河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正高級工程師 魏瑞江:農業是一個受天氣影響非常大的一個行業,它整體對防范氣象災害是非常脆弱的。越是種植大戶,對天氣這種需求是非常大的,越是精準的預報、預警,對他們幫助是非常大的。

“十四五”期間,河北氣象系統構建起了以算力為支撐的立體化、智能化防災減災體系,實現了農業保險,從災后補償到事前預防的轉變。
中華財險石家莊中支農村保險事業部負責人 康軍平:比如在我們唐山做的稻田蟹氣象指數,在滄州海興做的對蝦養殖,還有在我們衡水深州做的深州蜜桃的氣象指數保險,以及我們寧晉的小麥干熱風,這是我們現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指數類的保險。未來的話,我們會在這個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可能會開發更多的這樣的涉農的產品,去滿足廣大農民的需要。
算力賦能



目前,辛集梨天氣指數保險已為1300余戶農戶的近12000畝農田筑起了“防護網”,其中 700余戶農戶的近6500畝農田已直接受益于快速理賠。“算力”這個抽象的概念,如今已在燕趙大地上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而算力的賦能還不僅限于農業領域,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風機選址這一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也因算力支持迎來了破解之道。
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允緒:都是派人員帶著設備儀器到各個選址的區域進行踏勘。人員技術偏差或者儀器偏差造成的數據就不準確,(會有)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風機的選址十分復雜,工作人員需要現場踏勘,獲取氣象、地形、水文、林木資源等數據。要想獲取精準的數據,企業就不得不聯系各職能部門,一趟跑下來少則3個月,多則半年。而這一切在秦皇島卻發生了轉變。
華能河北清潔能源分公司秦皇島開發部項目負責人 王鋒:"能址星圖"數據產品,為我們精準提供了風電光伏新能源項目優選規劃點位。我們用了這個產品之后,整個調研周期縮短了60%以上,大大提高了這個項目申報效率。

“能址星圖”,是在秦皇島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指導下,由秦皇島市大數據有限公司整合地理信息、氣象、國土規劃等多類公共數據,并引入風、光能資源分布等專業數據開發的創新產品。企業在購買數據后,系統就能依托后臺進行多維分析,推薦出風機安裝的精準點位。目前,“能址星圖”已先后被22家新能源企業購買,合同金額達2650萬元,成為算力賦能新能源產業的典型案例。
秦皇島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副局長 陳樹軍:我們通過該產品跑通了合法合規的運營鏈路,為后續更多公共數據資源轉化為可交易的產品,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下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優化授權運營機制,積極培育多元數商,實現數據產品交易的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

數字經濟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在“十四五”期間,河北算力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25年6月底,我省在用標準機架達162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到 113.3 EFLOPS,全省開放72個先進算力創新應用場景,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氫能儲能、智慧港口等領域。數據這個虛擬資源,正在激活越來越多的實體資源,讓傳統產業得以煥發新生,讓新興產業能夠加速崛起。


隨著京津冀算力一體化進程加速,河北正從傳統工業大省向數字產業強省突圍。這場以算力為支點的產業革新,不僅關乎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關于發展模式、治理能力與創新生態的深刻變革。未來,隨著“算力+”向制造、醫療、農業等領域滲透,河北還需進一步破解數據安全、能耗指標等挑戰。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已為河北打開了一扇通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大門。門后,則是智能時代的無限可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