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朔風起,綠茵熱火燃。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簡稱“五超”)正在全省各地激情上演。10月25日,保定隊坐鎮主場迎戰唐山隊。經過四節激戰,東道主保定隊以8:2的比分力克唐山隊。這場精彩對決,不僅點燃了現場數千名觀眾的熱情,也通過直播吸引了廣大網友關注。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群眾性五人制足球主客場聯賽,“五超”自8月10日開賽以來,已成為觀察河北全民健身、體教融合與賽事經濟發展的生動窗口。一場以足球為媒介、融合體育、文化與城市發展的大文章,正在河北大地徐徐展開。
全民健身新場景
“我們踢的不是職業聯賽,而是從小的夢想。”石家莊隊隊長魏勁松道出了參賽球員的心聲。這位從1997年就開始足球生涯的老將,如今依然在賽場上揮灑汗水。
賽場上,像魏勁松這樣因熱愛而堅持的球員比比皆是。他們中有每天奔波在街頭的外賣員,有站在講臺授課的教師,也有自主創業的企業主。盡管職業各異,但對足球共同的熱愛讓他們在同一個賽場上相聚。

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本次聯賽采用主客場制,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2個省直管市及雄安新區,每隊注冊球員上限50人,參賽者年齡跨度從青壯年到50歲的中年人,“百姓足球”從理念照進現實。
看臺上,父親耐心講解戰術,孩子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年輕情侶手持助威棒,為心儀的球隊吶喊……“去現場看五超”已成為許多家庭的周末選擇。“這已是我們本月第三次觀賽,”一位帶著7歲兒子的唐山家長坦言,“孩子看完比賽后,自己去操場練球的勁頭都更足了。”

聯賽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據統計,8月10日—10月25日,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線上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6.9億,發布相關內容總瀏覽量超12.04億次。從城市體育館到街頭巷尾,足球正在成為連接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情感紐帶。“五超”不只是一場賽事,更是一粒火種,正悄然點燃燕趙大地的全民健身激情。
人才培養新路徑
在保定賽區首場比賽的中場間隙,現場迎來特殊的“嘉賓球員”——保定一中女子足球隊代表們登上賽場。這支剛剛在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中奪得亞軍的隊伍,與全場觀眾齊唱《鏗鏘玫瑰》,用歌聲傳遞河北足球的奮斗基因。

保定一中女子足球隊代表閃亮登場。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五超為我們的女足隊員提供了近距離觀摩和學習的機會。”保定一中女足教練蘇怡表示,“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球員在場上全力以赴,對孩子們是另一種層面的激勵,它讓‘堅持夢想’變得具體而生動。保定被稱為冠軍之城,冠軍之城的靈魂就是讓每個孩子相信:只要敢拼,草根也能綻放光芒!”
賽場之外,堅實的體系正在支撐更多夢想生長。保定市體育局副局長程艷霞介紹,“保定一中是體教融合的一個全國性示范案例。現在,保定每所學校幾乎都有自己的足球隊。今年全市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聯賽的參賽隊伍達60支。這片深厚的土壤,正是未來涌現更多優秀人才的根基。”
數據顯示,2024年河北省的注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已達6427人,逐步豐盈的后備人才庫正在形成。“五超”聯賽不僅為草根球員提供了競技平臺,也成為青少年追逐夢想的“燈塔”,激活了河北足球的“一池春水”。
城市發展新引擎
“五超”的價值,遠不止于體育本身。11月1日,從北京專程趕來的趙原在雄安新區體驗了一場特別的“足球之旅”:白天打卡雄安郊野公園、容東片區新式社區食堂,晚上與數百名球迷一起在體育中心為球隊吶喊助威。
“原本只是來看球,結果一路賞美景、品美食,這張球票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河北那么多隱藏玩法。”趙原感慨道。

賽場外的非遺表演。人民網記者 商帆攝
日探新城,夜聚賽場。這張票根,更是一張打開河北城市的漫游券。在衡水,憑球票可享景區門票優惠;在保定,客隊球迷可免費游覽16個景區;在張家口,球迷享受門票半價、“足球夜市”滿減等禮遇……小小的票根,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將“流量”轉化為“留量”,為城市消費注入新活力。

石家莊賽場外“足球市集”,絡繹不絕的觀眾排隊品嘗石家莊特色美食。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據河北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賽事與文旅深度融合,體育局牽頭制定了《關于做好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主場策劃的通知》,推出三項關鍵舉措:創新賽事內容,植入音樂、非遺、武術等表演,增強觀賽體驗;發展“票根經濟”,引導景區對持票觀眾推出門票減免政策,推動“參賽觀賽者”轉化為“游客”;拓展消費場景,在賽場周邊設置文創非遺市集,拉動本地消費,營造“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全家出游”的融合氛圍。截至10月底,“五超”11輪共77場比賽,吸引參賽人員和觀眾17萬人。
正如河北省體育局體育經濟處相關負責人所說:“‘河北五超’的探索,正是貫徹落實發展賽事經濟的生動實踐,為省級群眾性賽事提供了可復制的‘河北方案’。”
從草根球員的拼搏身影到青訓少年的夢想之光,從看臺上的聲聲助威到城市消費的持續升溫——“河北五超”用一場場比賽、一張張球票、一次次聯動,書寫了一篇以足球為媒介、以全民參與為基礎、以城市發展為目標的大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