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特約評論員:延 跡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
11月6日, “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迎來省水利廳專場,全景展現了燕趙大地水利事業的五年奮進征程。五年來,河北謀劃實施5576個重點水利工程,預計完成建設投資超3600億元,項目數量、投資均創改革開放以來新高,在防洪安瀾、生態復蘇、水資源保障等領域書寫了燕趙水脈的嶄新篇章。

從“水瓶頸”到“水支撐”,理念引領發展之變。河北水情復雜,治水任務繁重,一度成為發展硬約束。“十四五”期間,我省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理念,用底線思維提升防洪減災能力,用系統思維重構水與發展關系。先算“水賬”再畫“藍圖”,雄安新區防洪工程建設提速,起步區防洪圈和安新、容城組團基本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善用“遠水”解“近渴”,全省引江引黃外調水量較“十三五”增長38%,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全面喝上引江水,累計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9.84億立方米,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政府市場協同共進,社會資本參與節水技改,2024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十三五”末下降27.6%,達成“節水又增產”。

從“單兵突進”到“協同作戰”,系統重塑治理體系。河北水利答卷的最大亮點,不是某項工程“一枝獨秀”,而在系統觀念全面貫徹。通過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河北構建起“防洪—供水—生態”三位一體的協同格局。上游蓄住洪水,烏拉哈達、婁里等9座水庫加快建設,中大型水庫連續5年汛末蓄水量超常年,實現“保安全”與“多蓄水”雙贏;中游疏滯通脈,統籌多水源向107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超218億立方米,29條母親河全面復蘇,數量居全國首位;下游還清舊賬,白洋淀累計補水57.8億立方米,淀區水位穩定保持7米左右,水質連續四年鞏固保持Ⅲ類,“華北明珠”重放風采。

從“復蘇河湖”到“潤澤民心”,發展根植人民至上。歸根到底,水利工程就是民心工程。為讓群眾喝上好水,河北持續完善農村供水體系,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2%,規模化供水率達66%,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3.6和25.6個百分點,一管清水連通萬家幸福。為讓農民多收糧食,河北強化糧食安全水利保障,發展高效節水灌溉731萬畝,恢復改善灌區630萬畝,完成40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助力全省糧食總產連續9年超740億斤。為讓居民樂享美景,河北深入推進河湖綜合治理,精心打造255條(個)幸福河湖,石家莊險溢河、衡水湖等成為網紅打卡地,良好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章待啟。燕趙大地將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持續奏響人水和諧的新時代壯歌,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澎湃水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