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六場"'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水利建設投資實現階梯式跨越,預計總投資額將超3600億元。
本臺記者 李夕雨:
"十四五"正在發布。人們常說,水,是生命之源,那么水利,則是安瀾之盾、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在今天的發布會上,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十四五"期間河北興水治水的"成績單"。
發布會上,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崔志清首先介紹了"十四五"一項重要進展:全省累計實施防洪、供水、水生態等重點工程5576個,2022年、2023年、2024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連續突破500億、700億、1000億元,實現"三年跨三階"。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 廳長 崔志清:
預計"十四五"全省水利建設完成投資將超3600億元,是"十三五"的2.9倍,項目數量、投資均創改革開放以來新高,全省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持續優化完善。
"安全"是河北治水的頭等大事。"十四五"期間,河北新開工婁里、烏拉哈達等9座水庫;對滹沱河、滏陽河、子牙新河等184條段2900多公里骨干行洪河道和中小河流進行治理;實施大陸澤、寧晉泊、東淀等11處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 廳長 崔志清:
目前全省在冊水庫1001座,5級(及)以上河道堤防1萬余公里,列入國家名錄蓄滯洪區13處,進一步完善了"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
防洪安全要"筑得牢",供水安全也要"守得好"。"十四五"期間,河北持續推進水網先導區建設,構建起更加完善的供水保障體系。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 廳長 崔志清:
"十四五"期間 全省引江引黃外調水量190.4億立方米,較"十三五"增加38%。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引江調水140.2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引江調水6.3億立方米,引黃調水43.3億立方米。
本臺記者 李夕雨:
治水的核心是為民,"十四五"期間,水網建設成果是如何惠及千家萬戶的?發布會上,有這樣一組"民生數據",勾勒出了清晰的圖景。
農村供水實現"從有到優":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2%,規模化供水率達到66%,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3.6和25.6個百分點。72個縣1533萬農村居民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喝上引江水。
糧食安全有了"水利保障":我省累計投資69.15億元,對40處大中型灌區實施現代化改造,恢復改善灌溉面積630萬畝。
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 王華亮:
"十四五"以來,我省灌區用水效率連年提高,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保持在3.6斤以上,為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超740億斤貢獻了重要力量。
本臺記者 李夕雨:
治水不僅要"保安瀾",還要"優生態"。這幾年,我們明顯感覺到身邊的河湖水更多更清,景也更美了。
先看河湖水:全省累計建成幸福河湖255條,向107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超218億立方米,永定河連續實現全年全線有水,大運河、滹沱河、滏陽河等50條河流全線貫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100%。
再看地下水:河北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31萬畝,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2024年底全省超采區和嚴重超采區面積較"十三五"末分別減少31%、99%。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