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唐山教育繪就“共進藍圖”
記者 趙欣
“以前總羨慕京津的教育資源,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名校師資,這五年教育的變化真是看得見、摸得著!”曹妃甸新城居民孫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唐山教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民生溫度。
“十四五”伊始,唐山錨定建設教育強市目標,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在基礎教育均衡、高等教育提質、科研成果轉化等領域多點突破,用實打實的共建成果書寫了教育奮進答卷。
京津名校扎根,激活發展動能
曹妃甸新城的教育版圖上,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的教室里,采用“五四三”學制的六年級學生正在進行項目式學習。景山學校本部的素質教育理念在這里得到延續,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科學節、文化節、綜合實踐等活動中掌握知識,收獲滿滿。目前,學校已建成融小學、初中、高中和國際部的十二年全日制公辦學校,在校生已達到4000人,從最初的配套教育機構已成長為唐山市基礎教育名校之一。
唐山教育系統緊緊抓住歷史機遇,主動對接京津、服務京津、融入京津,在教育協同發展上跑出了“加速度”,有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聘請兩位教育名家擔任總校長,發展成員校60所;引進專家團45人,受益校長、教師10455人次;累計與京津簽署教育合作協議560個;與北京名校實質性合作辦學項目4個,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教育協同發展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越來越多的唐山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京津的優質教育資源。
產教融合共進,激發創新新活力
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常秋英教授團隊研發的“納米MSH智能在線自修復技術”經過新一輪應用測試后,正在舉辦科技成果專場對接活動。這項歷經三次技術迭代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唐山鋼鐵機械、礦山設備等領域,幫助企業實現裝備“零磨損”運行,有效降低運維成本。“研究院就像科技橋梁,去年一場成果對接會就促成3家本地企業與我們合作。”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科技發展部主任劉佳介紹,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共建項目,研究院已引進60余個實驗室進駐唐山開展科研教學工作,累計轉化科技成果2項,與40多家唐山本地企業開展合作,積極賦能唐山新質生產力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建設。
在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工業機器人共享培訓基地,學生韓雪韻在企業工程師指導下操作最新設備。作為首批學員,她能使用中信重工開誠有限公司最新設備,還獲企業工程師一對一指導。“以前在學校只接觸基礎設備,這里設備新還能學實際項目,找工作更有底氣。”韓雪韻說。
唐山市與京津教育協同發展,從職業院校、高校對接合作開始。截至目前,唐山市先后與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引進京津職教品牌落地唐山。2024年,與北京密云區、天津寶坻區組建“密寶唐”職業教育聯盟。成功引進中國保信集團在曹妃甸建設北京曹妃甸國際職教城,建成2所高職院校、1所中專學校,1所技校,在校生3.2萬余人,開設119個專業。北京理工大學唐山研究院打造11個產學研一體科技創新平臺,建成16個高能級實驗室。牽頭獲批河北省先進功能材料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平臺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6個,獲批河北省軍民融合單位、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智庫等其他省部級平臺資質14個。
師資培育提升,鑄就教育新力量
“十四五”以來,我市借助京津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唐山校長教師團隊素養提升。聘請北京景山學校教育集團理事長范祿燕擔任初中、小學總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聘請北京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原校長曾軍良擔任高中總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持續組織名師、名校長赴京開展高級研修,選派校長教師到京津優質學校掛職鍛煉。先后邀請教育部考試院學科秘書史晨曦等45名知名專家來唐講學,受益教師達1萬余人次。組織優秀教師到北師大參加“國培”項目培訓。提升特色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成立特色高中聯盟校、京津冀特色聯盟等方式開展多種特色教育交流活動,為特色教育教師提供高水平專業交流平臺。
歷經“十四五”,唐山教育共建共享的基礎更加堅實,創新動力更加強勁,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答卷。
展望“十五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唐山教育將繼續砥礪深耕,在共建共享的畫卷上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