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整理/馮陽 制圖/褚林
五載光陰,燕趙兒女將交出怎樣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省政府新聞辦于10月29日啟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以河北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為主題的首場發布會揭曉了一系列成績單:經濟總量實現萬億級躍升,12項指標好于預期,2022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個個鮮活數據、一項項務實成效,標志著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展現出勃勃生機。

6月15日航拍的雄安站。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新成就
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的重大成就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五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的重大成就。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雄安新區拔節生長,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中國星網穩定運營,中國華能、中國中化正式遷駐,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首批疏解高校、醫院加快建設,第二批疏解項目選址落位。曹妃甸區、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點合作平臺持續發力,一批北京疏解項目落戶河北,2023年以來全省累計引進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超700家。
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率先突破。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開通運營,所有設區市實現與省會高鐵直通;津石、京蔚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我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實現“退后十”,與京津跨境河流橫向生態補償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與京津共建6條重點產業鏈,“河北凈菜”等主要菜籃子產品首都市場占有率超四成。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進展。教育、司法、人力資源等領域209項資質資格事項實現互認,京津300多所學校與我省近500所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三地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日益成為休閑度假新風尚。
“連續3年召開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建立健全黨政主要領導、副省市長、聯合辦、專題工作組四個層面協同工作機制,實現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楊永君表示。

2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懷來縣的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新氣象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呈現活力迸發新氣象
發布會上,這些事例、數據讓記者眼前一亮:鋼鐵產業加快實現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達24個、居全國第1。全省綜合算力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1。首顆“雄安造”衛星——雄安一號生產下線。
不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是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共同指向一個詞:創新。
“十四五”時期,河北不僅追求量的合理增長,更追求質的有效提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呈現活力迸發新氣象。
創新產業加快發展。我省把產業集群作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組織實施“986”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行動。石家莊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及保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集群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創新氛圍愈加濃厚。“十四五”期間,全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0%,今年有望突破千億元。連續兩年打造“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一批項目正在河北及雄安落地。
創新人才近悅遠來。人才強冀戰略深入實施,累計引進各類拔尖人才323名。

一列整裝待發的中歐班列,即將從石家莊國際陸港啟程前往莫斯科。余陳軍攝(河北日報資料片)
新活力
這五年是河北改革步伐最快、開放水平最高的五年
“十四五”時期,何以成為河北改革步伐最快、開放水平最高的五年?
五年來,河北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拿出了不少實招硬招。
這是改革動能持續釋放的五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局性、基礎性工作來抓,連續3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這一主題,持續釋放了支持創新、創業、創造的鮮明信號。”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段占東介紹。全省上下以“營造走在全國前列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深入實施關鍵領域改革,實現了公平競爭環境、政務服務效能、要素供給能力、法治保障水平、信用體系建設“五個新提升”。2024年、2025年,我省有2個案例相繼入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十大案例。
這是開放水平顯著提升的五年。雄安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石家莊、唐山列入國家跨境貿易便利化試點。2024年石家莊國際陸港開行中歐(亞)班列839列,在華北地區排名首位,占區域開行量的46%。河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新面貌
全省空氣質量實現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環境更加美麗、用能更加清潔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十四五”以來,我省扎實推進美麗河北建設,全省空氣質量實現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藍天白云從稀有變為“常客”。
環境更加美麗。我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排名連續3年實現“退后十”,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2%、居全國第2,察汗淖爾重現碧波蕩漾、飛鳥翔集的美麗畫卷,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分別達到60.39%和90%以上。
用能更加清潔。2021年至2024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1.7%,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目標。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由4761萬千瓦躍升至1.4億千瓦,同樣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目標。全省制氫能力達到 512.5噸/天,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數量4518輛,其中氫能重卡2800輛,全國第1。
“‘十四五’前4年,全省新增發電量中96%來自可再生能源,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每年增加1.7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已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快速提升。”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姚運濤說。
新提升
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堅持民生導向,增進人民福祉,是編制實施五年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十四五”時期,我省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這五年,基礎設施建設“硬投資”可感可及。我省充分運用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多渠道資金,支持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托育等領域服務設施建設項目1500余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2萬所,醫療衛生機構93648個,養老機構2022家,累計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6萬戶,體育公園建設目標完成率全國第1。
這五年,基本公共服務“軟建設”細化實化。我省相繼出臺教育強省、健康河北、銀發經濟等實施方案,配套制定投融資、用地、審批登記、價格、財稅優惠等支持舉措,持續實施學前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托育提升等民生工程,優化調整我省標準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81項,建立了幫扶指導、聯動協調、要素保障等工作機制,有力支撐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五”,河北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創新動力更加強勁,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展望‘十五五’,河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前景廣闊、未來可期。”楊永君說。(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