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港城新答卷】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康美思 王洪澤

秦唐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標志著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再獲關鍵突破。記者李鐸攝
深秋時節,渤海灣濤聲陣陣,企業廠房里機器轟鳴,碼頭上車流如梭,干部群眾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秦皇島處處呈現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迸發的鮮活場景。
“十四五”期間,我市緊緊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立足沿海城市特殊區域優勢、資源稟賦及產業特色,與省內各兄弟城市錯位發展、協同推進,在科技創新、產業協作、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實現較大突破,不斷提升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水平,用一個個標志性項目、一項項突破性進展,書寫了協同發展“秦皇島答卷”。
為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央企對接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專班;圍繞十大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和產業鏈建設,精準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國際化招商,吸引在京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落地秦皇島,推動實現央地合作共贏。
2023年12月22日,央企二級子公司北京富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成功遷入北戴河新區,這是從北京遷入秦皇島市的第一家央企二級子公司。同一天,秦皇島智電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島睿捷綜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央企二級子公司在秦皇島注冊。2023年以來,我市共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71家。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秦皇島按下交通互聯互通“快進鍵”,暢通與京津、雄安和省會的交通聯系,加快建設連接京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讓秦皇島人領略到與京津進入“同城時代”的便利。
近日,連接冀東沿海與腹地的交通大動脈——秦皇島市首條業主高速秦唐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標志著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再獲關鍵突破。
全省第一個和第三個獲批的特許經營高速公路項目京哈高速九門口復線河北段和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區至京秦高速段已開工建設;拓展空中廊道,融入機場集群,“十四五”期間運營航線19條,通航城市19個,形成覆蓋東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航線網絡布局?!笆奈濉逼陂g,我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1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14噸。
協同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民生福祉的持續提升。我市先后推動13家醫療機構與京津21家知名醫院建立合作關系,26家醫療機構實現60項檢驗結果互認,27家醫療機構實現30項影像檢查互認。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新院區健康管理中心已于6月30日試運行;東方醫院秦皇島醫院新院區年底前竣工,已率先獲批貝那利珠單抗等4款新藥;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2024年度獲評河北省癌癥篩查先進單位。
教育合作全面深化,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我市不斷深化與京津等地高校、中小學校的合作,累計培訓骨干教師800余人,培養骨干校長60余名,并依托北師大、北京教育學院等專家團隊提升33個名師工作室建設水平。北戴河新區騰越高中納入北大金秋教育管理體系,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為北京輸送1375名專業人才,實現就業率提升5%、起薪增長22%的良好成效。
京津冀環境支撐區建設效果顯著。我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2023年獲評國家低碳試點優良城市,綠色制造體系加速構建,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15家、省級綠色工廠達到12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比重均排全省第2位,節能環保企業達到71家,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3.33%;推進實施新開河入海水質提升工程等入海河流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13條主要入海河流、3個飲用水源地實現動態監管。2024年,全市1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3.3%,3個地級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系列改革創新帶來了人們看得見的實惠,讓市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協同大發展,潮涌渤海灣。展望“十五五”,秦皇島必將以更穩健的步伐、更充沛的動力,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繼往開來,實現新跨越、演繹新精彩、譜寫新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