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評論員:修遠
在河北,一場源于生產一線的創新浪潮正悄然涌動。從快遞小哥通過技能革新實現人生跨越,到產業工人于難題攻堅中鍛造團隊,再到跨行業聯盟打破壁壘、協同攻關——近千家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正如點點星火匯聚成炬,為河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

4月22日,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力學實驗室,總工程師李景生(左)正帶領技術人員進行材料拉伸性能分析。(河北日報)
創新有“術”:變“手藝”為“體系”
創新工作室的首要突破,在于將個人化的“手藝”與“經驗”,升華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方法論”。無論是李景生工作室的“1+4+N”體系、唐鋼的“1234”攻關模式,還是郭旭工作室將“電子競技”引入快遞安檢培訓,其本質都是搭建了一個持續產出的創新平臺。當快遞小哥能在45秒內精準識別70余件物品的安全隱患,當工匠團隊能持續攻克世界級難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能的精進,更是創新范式的根本轉變,是將偶然的技術突破升級為持續創新的系統能力,讓創新從“靈光一現”變為“常態產出”,為企業裝上了持續迭代的“創新引擎”。
練兵有“場”:化“一線”為“課堂”
創新工作室最鮮活的魅力,在于它把枯燥的培訓課堂,變成了真刀真槍的育人“戰場”。這里沒有紙上談兵,每一個技術難題都是最生動的教案。快遞小哥夏藝楠在系統性訓練中找到了職業價值,實現了從“力氣活”到“技術活”的認知飛躍;李景生團隊在破解世界級難題的過程中,錘煉出了一批技術骨干。“攻堅一線”成為“育人課堂”,不僅解決了人才斷層難題,更重塑了職業價值認知。當快遞小哥發現行業“門道”,當產業工人成為創新主角,“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就不再是口號,而成為推動河北產業升級最深厚的人力資本。

2024年12月13日,石家莊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成果發布活動在石家莊圓滿舉行。會上,11家創新工作室聯盟依次發布了聯盟聯合攻關的最新成果。
協同有“道”:聚“星火”成“聯盟”
創新工作室最具前瞻性的突破,是構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創新生態。河北省能源化工醫藥行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由30家省級勞模和創新工作室結成;唐山工業設計創新工作室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跨行業協同創新;石家莊市則搭建了11個創新工作室聯盟,涵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多個行業……這些聯盟的組建打破了傳統生產與研發的壁壘,形成了“微創新—快速轉化—效益反饋”的良性循環。這種協同之“道”,讓人才、技術和創意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實現從“相加”到“相融”的價值共創。
真正的創新活力,不僅需要實驗室里的“頂天立地”,更需要生產一線的“鋪天蓋地”。當每一位勞動者的智慧被激活,當創新從少數人的職責變為千萬人的自覺,河北的高質量發展便獲得了最深厚、最堅實的根基。這“一池春水”已被創新工作室攪動,其奔涌之勢,正是河北未來可期的生動寫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