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錨定“十五五”主要目標 匯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大合力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我省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一致表示,要緊緊錨定“十五五”主要目標,團結一心、奮力拼搏,進一步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把全會描繪的宏偉發展藍圖變為現實。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全省工信系統將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笔」I和信息化廳規劃處處長劉玉濤表示,將錨定“把工業立起來”,推動向“高”攀升,推進鋼鐵產品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鋼鐵企業由制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加快推進百億元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向“鏈”延展,實施電子信息新一輪“倍增”計劃、生物醫藥“煥新”工程,推進京津冀共造一輛車,豐富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推動向“群”集聚,深化共享智造賦能特色產業集群提檔升級;推動向“新”發力,實施重點產業鏈創新專項;推動向“智”轉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園區和智慧集群。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高強汽車板有限公司職工在檢查設備自動運行情況。(河北日報資料片)杜德偉攝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全會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省科技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劉鵬說,省科技廳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聚焦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圍繞全省八個重點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加強重大任務謀劃,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向上突圍。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
“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彰顯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力。”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趙文濤表示,將把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建設農業強省兩大目標,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致貧返貧兩條底線,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全會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進行了系統部署。
“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明確了路徑?!睆埣铱谑心茉淳志珠L張海說,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全市將持續通過風電、光伏發電規?;_發,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探索多種儲能技術路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綠電在制氫、大數據、清潔供暖等領域應用,促進節能降碳。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充滿活力、充滿韌性的億萬經營主體。
“我們將落細落實全會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持和激活各類經營主體?!彪u澤縣委書記焦雅吉表示,該縣將繼續深化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每季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評議,每月舉辦民營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破解融資瓶頸,開展金融支持特色產業集群試點工作,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幫代辦、上門辦等服務,持續叫響“辦事不用跑”服務品牌。
民生底色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色。圍繞“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這一目標,全會作出一系列部署。
近年來,我省在強化普惠、夯實基礎、兜底保障上持續發力,深入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石巖表示,我省將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穩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導優秀教師向薄弱學校、鄉村學校流動,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同時,繼續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
“我們將堅決把全會精神落到實處,持續深化‘有事找支部’服務機制,及時有效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養老、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变弥菔卸骨f鎮黨委書記鄭巍說,他們將加快推進轄區排干渠水利工程建設,切實提升區域防洪排澇能力,全力保障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民生保障水平。
(記者薛惠娟、米彥澤、王璐丹、郝東偉、郭曉通、劉劍英、陳華、王敬照、徐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