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新聞縱深丨告別二十年干涸 “壩上明珠”風采重現

2025-10-23 16:09:09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閱讀提示

  干涸多年的安固里淖回來了!

  2004年,這個華北第一大高原內陸湖徹底干涸。經過張北縣多年系統治理修復,在去年初步見水的基礎上,安固里淖如今水面面積達78785畝,創近40年來最大紀錄,重現“壩上明珠”風采。

  通過大力治理地下水超采、調整農業結構,張北縣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為安固里淖重現湖光水色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安固里淖的生態基底已然筑起,草原修復增強了水源涵養能力,長效治理機制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個碧水蕩漾的安固里淖,從愿景走進現實。

  10月16日拍攝的安固里淖。吳孟忱攝

  水面面積創近40年來最大紀錄

  10月17日早上,拿出閑置多年的漁網,張北縣海流圖鄉邢地灣村村民張宏柱來到離村200多米的安固里淖。忙活了一上午,他帶著十幾公斤活蹦亂跳的鯉魚、鯽魚回家了。

  在張宏柱的印象中,安固里淖的水面從未像今天這樣寬闊。

  數據證實了他的感受。當天,自然資源張家口市衛星應用技術中心的數據顯示,安固里淖水面面積達78785畝,創近40年來最大紀錄。

  “過了這么多年,沒想到漁網還有用武之地。”曾經,張宏柱以打魚貼補生活,但后來安固里淖干涸了。在長達20年的干涸期,他只好把漁網塞進編織袋,扔進家中倉庫。

  “安固里淖出自蒙古語,意思是有鴻雁和水的地方。它是華北地區第一大高原內陸湖,被譽為‘壩上明珠’。歷史上,這里水草豐茂。”張北縣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宋晨波說,不過,由于地下水超采、氣候變化等原因,從1998年開始,安固里淖水面逐漸縮小,2004年徹底干涸。

  安固里淖干涸后,一場生態危機開始向周邊蔓延。

  10月16日,張北縣海流圖鄉農業助理程國會觀察長勢正盛的燕麥草。河北日報記者郭曉通攝

  “安固里淖湖底是鹽堿灘,放眼望去,灰白的鹽堿格外刺眼。湖底土地龜裂,寸草不生,出現了沙化的趨勢。”張北縣海流圖鄉農業助理程國會說。

  秋冬兩季,壩上的風刮得格外兇。在程國會的記憶中,“一刮大風,卷起的塵土幾乎要吞沒村莊。風大的時候,20米外看不見對面的人”。

  此外,安固里淖周圍有20多萬畝草原。隨著水的消失,草原開始退化,這不僅帶來了生態破壞,還對周邊村落的畜牧養殖業造成影響。

  因草原退化,牛羊越來越吃不飽。張宏柱常年飼養上百只羊,為此他不得不專門種植飼草,即便如此,冬季仍需要花錢采購一批草料。

  這20年里,村民們一直期盼安固里淖回歸,張北縣也不斷推進系統治理修復。去年幾場大雨過后,淖里有了水。今年,安固里淖在去年初步見水的基礎上,重現了昔日湖光水色。

  深秋時節,“壩上明珠”別有一番景象。一望無際的湖面在陽光映襯下泛著點點光亮,成群結隊的鳥兒鳴叫著從水面上掠過,岸邊的披堿草透出絲絲綠意。

  “再有10天左右,從北方來的大天鵝會在安固里淖棲息。如果沒有水,它們可不會在這里停留。”程國會說,安固里淖水體恢復以來,各類鳥兒數量越來越多,已恢復到干涸前的狀態。

  在安固里淖的北岸大西灣鄉生意行政村潤和自然村,記者遇到放牛歸來的李振禮,在他的指揮下,成群的奶牛鼓著肚子回到牛棚。“往年,一進10月,草木枯黃,牛就沒食吃了。這兩年牧草長勢盛,放牛還能持續一陣子。”李振禮說。

  衛星遙感圖清晰記錄了安固里淖20余年間的變化:從2004年到2023年,它是一片毫無生機的白色;到2024年,隨著水體初步恢復,一抹淡綠色悄然浮現;如今,則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濃郁綠色。

  采訪中,附近村民高興地說,他們記憶中“風擊水,浪拍岸,搖櫓撒網捕魚忙”的畫面終于重新展現在眼前了。

  10月16日,張北縣海流圖鄉邢地灣村村民張宏柱在安固里淖岸邊,講述水體恢復的過程。河北日報記者魏雨攝

  地下水超采治理托起瀲滟湖光

  去年安固里淖存下一些水時,張宏柱并不相信水體正在恢復,因為類似的希望在過去20年間多次出現又多次破滅。

  “一些降水量大的年份,淖里能存下一片水,可過不了多長時間,水就蒸發沒了,湖底再次出現龜裂。”張宏柱說。

  地表水流失,原因是被“干渴”的地層“喝”掉了。但這次,安固里淖沒有重蹈覆轍,在看不到的地下,逐漸回升的地下水位成為堅實的基礎,托舉起地上這片瀲滟湖光。

  2004年,安固里淖干涸后,一場圍繞它的治理行動開始了,核心指向地下水超采。

  張北是蔬菜大縣,生產的錯季蔬菜暢銷京津,蔬菜產業也一度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不過,經濟效益背后是巨大的水資源代價,蔬菜種植依賴打井抽取地下水,張北農業生產用水超全縣總用水量的70%。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調整種植結構。

  10月16日,大西灣鄉永德堂村村民李樹寬來田間轉悠,謀劃明年的種植計劃。

  李樹寬曾是村里的蔬菜大戶,10年前流轉了670畝土地種植白蘿卜。白蘿卜產量高,但耗水量大,種一季至少澆5次水,為此他專門打了4眼井。后來,為了安固里淖,種了一輩子菜的李樹寬響應政府號召,關停了這4眼井。

  不種白蘿卜后,李樹寬改種了抗旱性強的“張雜谷”。“這兩年種谷子每畝地收入約1000元,算上政府補貼,不比以前種菜差,而且田間管理簡單,省工省力。”他說。

  從2019年開始,在前些年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一場更大力度的退減水澆地行動在張北展開。在安固里淖周圍,用于灌溉的水井全部封停,大量“蔬菜村”告別蔬菜種植,改種耐旱作物。

  距離安固里淖不到200米的邢地灣村一片耕地中,綠油油的燕麥草長勢正旺。這些燕麥草長成后,將作為牲畜的飼草。如今,安固里淖周邊一些村子告別傳統種植業,轉而種植燕麥、青儲玉米等作物,專門發展畜牧業。

  同時,“張雜谷”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長。據張北縣農業農村局數據,今年全縣“張雜谷”種植面積近5萬畝,明年計劃推廣到8萬畝至10萬畝。

  在距離安固里淖不到10公里的公會鎮大特拉村,節水農業正展現出高效潛力。

  走進蘑菇種植大棚,滴灌與噴淋設施遍布其間,相比以往粗放的用水方式,如今的水資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產業園有800個大棚,種植茼蒿、蘑菇、青椒等蔬菜。通過發展節水農業,大特拉村農業模式從‘改地適種’轉向了‘改種適地’。”大特拉村村干部劉耀表示,水越用越少,農業收入卻節節攀升,以前每畝80元都沒人租的土地,現在非常搶手。

  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張北縣地下水資源保護取得成效。“目前,全縣關停水井1524眼,退減水澆地13.41萬畝,年均減少抽采地下水1600多萬立方米。”張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振林說。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張北縣淺層地下水位比上年同期回升4.88米,位居全省第一;比2022年同期回升6.25米,為安固里淖水體恢復奠定基礎。目前,張北淺層地下水埋深10.25米,大幅領先全省淺層超采區平均埋深。

  劉耀家有一口吃水井,這口井取水的深度直觀體現了近些年地下水位的變化:當地下水位低時,探到地下6米才有水;而今,井水水面距離地面不到1米。

  從耗水量大的大田蔬菜,到節水的設施蔬菜,再到“旱作雨養”的燕麥、“張雜谷”等,張北農業結構調整為安固里淖生態復蘇提供了重要支撐。

  10月16日拍攝的安固里淖。吳孟忱攝

  建立長效機制才能碧水長存

  10月16日,距離安固里淖不到5公里的5000畝退化草原人工修復試點項目現場,一片延展的黃綠色,顯示著勃勃生機。密植的牧草半米多高,在風中輕輕搖曳。草木將根系扎進土壤,牢牢鎖住水土。

  望著遠處碧波浩渺的安固里淖,記者發出疑問:如果遭遇持續干旱,水體一直蒸發,安固里淖會不會再次干涸?

  對這個問題,逐步修復的草原和濕地給了記者答案。

  “摸一摸草的根部,現在還是濕潤的。”張北縣林草局草原管理股一位工作人員攥起一把潮濕的土壤,用手指捻開說,這片草原2019年開始進行修復,覆蓋率從50%左右提高到72%,草的種類增加到十幾種,起到了固定土壤、涵養水源的作用。

  該工作人員解釋,草原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降水多時能把水存起來,必要時再釋放出去。“可以把它看成一個隱形的地表水庫,當遭遇干旱時,能夠對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有益補充。”他說。

  近年來,張北在生態保護修復中累計治理退化草原23.44萬畝。一條環安固里淖的草原帶正逐步成形,為其構筑起一道生態屏障。

  安固里淖流域圖上,清晰標明了其流域面積為3495平方公里,覆蓋張北的大部分區域。隨著生態修復工程推進,這片區域有望形成濕潤宜人的區域小氣候。

  “濕地水量大,持續蒸發能為空氣對流提供水汽。當水汽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觸發降水。”張北縣林草局濕地辦副主任余哲說,如此一來,“天上降水、地表承接、淖泊涵養”,這一自然循環過程得以暢通,安固里淖的水量也能實現持續補充。

  維持安固里淖的良好生態,還要建立長效機制作為保障。調整種植結構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耗水問題,同時蓄水管水措施也必須加強。

  李樹寬關停的水井蓋上有一個二維碼。掃碼后,這口井的編號、位置、曾使用人、運行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關停水井全部納入信息管理系統,對其運行狀態實時監控,執行最嚴格的取水監管。”趙振林說。

  在項目審批上,張北同樣執行了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2023年,一家央企曾計劃在張北投資建設50萬頭養豬項目,并且承諾項目運行后,在張北再建一個屠宰深加工項目。

  大項目是每個地方招商引資的重點,張北當然清楚這個央企的優質項目能帶來什么,消納本地飼草,增加稅收和就業……可一番思量后,張北拒絕了這個項目。

  “水務部門測算,如果上了該項目,需每年新增地下水取水量100萬立方米以上,這會對正在好轉的地下水位回升造成壓力。”宋晨波說,“盡管不舍,這個項目最終還是放棄了。”

  望著告別20年干涸如今重現昔日風采的安固里淖,宋晨波說:“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安固里淖碧水長存、生機不竭,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河北日報記者 魏雨 許衛兵 郭曉通)

  采訪手記

  把生態資源變成綠色財富

  20世紀90年代,張北縣海流圖鄉邢地灣村村民張宏柱一邊養羊,一邊打魚。據他回憶,打一次魚能有上百斤收獲,拿到市場上能賣100多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安固里淖附近村莊中,每個村都有兩三戶人家以打魚為生,大部分村民都有捕魚的經歷,漁獲是許多家庭經濟收入中的一部分。

  隨著安固里淖的干涸,這一切戛然而止。不過,如今安固里淖重現昔日風采,撒網捕魚的場景又回來了。張宏柱把閑置20年的漁網拿了出來,放在羊棚上晾曬,準備撿起自己的老本行。

  2024年,淖中初步見水后,安固里淖鳥類變多,小流域氣候更加宜人。環境變好了,游人接踵而至。

  今年夏天,張宏柱發現淖邊來了不少北京游客。他們在這里露營、游玩,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好風景還引來主播在岸邊直播,垂釣愛好者來釣魚,攝影師們來水邊拍攝珍稀鳥類。

  “有5個北京游客加了我微信,他們說明年還會再來,到時候到我們家吃農家飯。”張宏柱說。

  其實,圍繞安固里淖的旅游開發很早就有了。記者路過安固里淖南側時,看到一個廢棄的旅游度假村,它建于2000年左右。

  一篇關于安固里淖的調查報告中記載,湖水豐盈的盛夏期間,淖周邊村莊農戶都開起庭院旅館,發展鄉村旅游。

  只不過,因為安固里淖的干涸,曾經繁盛的旅游產業中斷。

  如今,隨著生態的改善,發展旅游業的機會又回來了。張宏柱謀劃著搞一個農家院,滿足游客吃住需求,讓他們體驗下大淖風情。在采訪中,海流圖鄉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水生態能持續變好,政府可能會考慮牽頭進行旅游開發,打造富民產業。

  生態資源是一筆綠色財富。隨著安固里淖生態環境的優化,在經濟價值實現方面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與教育機構合作,開發“湖泊生態系統”研學課程,吸引學生團隊到此進行濕地鳥類觀察、水質凈化學習等;把安固里淖打造成一個品牌IP,通過開展“開漁節”“湖畔音樂節”“龍舟賽”之類的活動,吸引人流,提升知名度,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治理的目標,不僅是環境的改善,更要讓一方碧水成為惠民增收的財富密碼。”張北縣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宋晨波表示。(文/河北日報記者 魏雨)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鄯善县| 奉新县| 石城县| 武宣县| 和林格尔县| 金昌市| 清河县| 云林县| 江都市| 永靖县| 天峻县| 马边| 万盛区| 城固县| 黑山县| 杭锦旗| 高淳县| 繁峙县| 龙州县| 板桥市| 沛县| 儋州市| 满城县| 五河县| 登封市| 广安市| 金阳县| 通州市| 贵阳市| 包头市| 曲麻莱县| 泸西县| 虎林市| 康保县| 当阳市| 道真| 冀州市| 云梦县| 浦东新区|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