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拍攝:王宏飛 視頻制作:周穎)

(海報設計:梁玉)
在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曲折狹長的山谷中有個紅色旅游村莊——魚子山村。兩側山峰連綿,形成天然屏障,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當年“摧不垮打不爛”的抗日根據地魚子山村。如今,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矗立于京東大峽谷入口處,向來訪者展示著那段崢嶸歲月。

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周穎 攝
抗戰時期,北京地區有平西、平北、冀東西部三塊抗日根據地。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以平谷、密云和天津薊縣(今稱薊州)、河北三河和興隆等為主要地區。魚子山村是根據地中心,貫穿抗戰始終。

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周穎 攝
1938年6月,八路軍第四縱隊三十四大隊進駐魚子山村,組織群眾支援抗戰。1940年9月,原平谷縣第一個黨支部——魚子山黨支部在此誕生,從此魚子山軍民的抗日斗爭有了堅強的戰斗堡壘。1941年,魚子山村建立起兵工廠。
轉運儲藏物資、外運武器彈藥、為兵工廠燒炭……抗戰期間,魚子山軍民一心、同仇敵愾,奮勇抗戰。
冀東抗日根據地位于日軍侵華的咽喉要道,使日軍坐臥不安。日軍為阻止共產黨八路軍在魚子山扎根立足,從1940年起便頻繁進村“掃蕩”。兩年后,又將魚子山村劃為“無人區”,村民被迫背井離鄉。日軍在村口外挖“治安壕”對村莊進行全面封鎖,實施野蠻的“三光”政策。一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抗戰期間,魚子山全村被大規模燒房3次、180多人被殺死、10戶被殺絕、60多人受傷致殘……

平谷魚子山慘案遺址紀念碑。周穎 攝
面對日寇的屠刀和暴行,根據地軍民沒有被嚇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采取機動靈活的斗爭策略,創造出多種多樣打擊敵人的游擊戰術,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北寨、南山村、魚子山被譽為“鐵北寨,銅南山,打不垮的魚子山”。
如今,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已成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景區。
紀念館里的實物、圖片和文字記錄,真實展現了魚子山軍民頑強抗爭、反壓迫、求解放的歷程。雖然戰火早已遠去,但“打不垮”的魚子山精神在這里代代傳承。魚子山人民用堅韌鑄就的精神坐標,穿越了烽火歲月,至今仍閃耀光芒。(河北新聞網 周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