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10月19日電 題:探館中國數博會:最“硬”的科技,最“暖”的觸達
作者 裴國榮
科技是什么?有人說是“深奧”的數據,有人說是“堅硬”的代碼。19日,正在河北石家莊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上,科技,讓人看到了“溫暖”的觸達。
講解機器人:融入“角色”,我就是互動專家
位于2號展館唐山展區的河北華安百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展廳,一款高1.7米、重140斤的具備講解功能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輕晃腦袋認真講解的模樣,吸引參觀者握手互動。
“給它一個人設,賦予它一個角色,把相應的知識輸進去,它就具備了相應角色的能力。”該公司研發人員王少波稱,該款機器人主要用于各種場景講解,比如機場引導、展會介紹,甚至還能當景區導游。
“你看,它有自己的角色應變,不是呆板的。”王少波笑道,因為能互動,能對話,這款機器人深受孩子喜歡,“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讓機器人分辨感知一個人的情緒了,能根據情緒哄哄你”。

10月19日,中國數博會上,小朋友同講解具身智能機器人牽手。王少波 攝
工業機器人:實驗這塊,有危險我真上
此間數博會論壇上,有專家表示,科技不應是技術的堆疊,而是需求被看到。3號展館中國聯通展廳一臺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結合特殊行業需求,在工作人員虛擬現實技術操作下,正熟練進行一場“化學實驗”。
“這款機器人主要用于各種危險場景,比如藥物研發、化學實驗等。”據中國聯通工作人員介紹,化學藥品研發階段存在潛在隱患,具身智能機器人替代人類做實驗,可有效減少傷亡事故。
“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地理限制,哪怕在200公里、500公里之外,只要網絡同步,就能同步操作機器人進行危險實驗。”工作人員說,如果把想象力再打開一些,未來異地工作的人,也可以通過這個技術輕松實現居家辦公。

10月18日,中國數博會上,工作人員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操作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進行“化學實驗”。中新網記者 裴國榮 攝
配送機器人:“勤勞”的我,解決社區服務痛點
熱鬧的數博會上,機器人集體“上崗”,各顯神通。2號展館石家莊展區普睿機器人(河北)有限公司展廳,一臺機器人正忙著為參觀者送水。
自動駕駛、自動充電、智能避障、貨品收發……這臺“勤勞”的機器人搭配社區智慧服務平臺,成為該公司此次展示的重點:聚焦社區“最后一百米”服務痛點,構建有溫度的社區智慧服務新生態。
“除了點餐、零售、家政預約等基礎服務,平臺容納了很多功能,比如‘論壇圈子’社區交流模塊,居民可在APP內分享鄰里動態、發起拼單團購、預約社區活動。”該公司總經理李瀚博說,他們自主研發的這款配送機器人就是串聯社區生態的關鍵紐帶,未來適合老舊小區、高密度社區的服務需求。

10月19日,中國數博會上,普睿機器人(河北)有限公司展廳。王玉輝 攝
數博會一角:未來已來,“硬”技術興起新培訓
如果說擁有“十八般武藝”的機器人是數博會焦點,那2號展館張家口展區的懷來啟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有限責任公司,則顯得“與眾不同”。
作為專注智慧教育、智慧軌道等領域的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該公司提前布局,聚焦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數智安防、人形機器人等前沿專業培訓,目前已與國內部分高校建立實訓合作。
談及培訓目的,懷來啟點教育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業務經理陳志敏表示,機器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應該是讓硬核科技褪去“冰冷外衣”,彼此更好地協作。(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