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牛可心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河北各地景區人氣持續走高。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一批縣域旅游目的地表現尤為亮眼。大名、永年、正定、武安、吳橋等縣城,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創新的文旅體驗,從傳統熱門景點中脫穎而出,受到央媒關注,成為河北文旅名副其實的“流量擔當”。這一現象不僅體現了大眾旅游消費趨勢的新變化,更彰顯了河北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勃勃生機。
數據最直觀,也最有說服力。今年國慶假期,僅前兩天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就接待游客7.36萬人次,廣府古城前三日接待游客突破30萬人次,武安市主要景區單日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數字背后,是市場對河北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回應。
河北縣域文旅的“出圈”,絕非偶然,而是對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創造性轉化的必然結果??v觀這些“出圈”的河北縣城,無不找準了自身的文化定位,并以此為核心精心策劃體驗項目。大名縣緊扣“運河文化”與“水滸IP”,通過情景演繹、弘敬閣亮燈儀式、“火樹飛壺”特技表演等活動,生動再現宋代繁華;正定榮國府“一夢入紅樓”的沉浸式夜游,讓游客在月色中深度體驗紅樓文化的獨特魅力;“雜技之鄉”吳橋以國際雜技節為契機,推動“雜技+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文旅產業已成為吳橋經濟新支柱。這些各具特色的文旅項目都是通過文化賦能、場景創新,將靜態資源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可記憶的動態體驗,精準滿足游客對深度參與和文化共鳴的新需求,也助推縣域經濟新發展。
游客紛至沓來,離不開細致周到的服務保障。河北各縣在提升游客體驗、完善公共服務方面下了“繡花功夫”。大名縣設置4萬余個免費停車位,發放兒童防走失手環,開通市外游客免費直通車;武安、永年等地通過智慧系統監測客流,實現科學調度資源;保定蓮池區、蔚縣等也通過優化管理、豐富供給吸引客流。這些貼心舉措,緩解了假日出行的痛點,提升了游客的滿意度和安全感,游客引得來,更能留得住、體驗好。
這個假期,河北一批縣城憑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創新的業態模式和暖心的服務保障成功接住了市場的熱度,展現了河北文旅消費的新活力。亮眼的“成績單”背后,不僅為河北文旅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也拓寬了假日經濟的增長空間。縣域旅游的蓬勃發展,也預示著河北文旅產業正朝著更多元、更優質的方向穩步邁進。期待未來有更多縣城放大本地優勢,深耕特色旅游路線,持續創新產品、優化服務,讓“詩與遠方”在燕趙大地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