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
在滄州吳橋正式開幕
吳橋,這座被譽為
“世界雜技之都”的河北小城
成為世界雜技藝術的焦點
從七歲孩童到古稀老人
從本土藝人到國際高手
雜技的魅力在這里綻放
堅守與創新的激情在這里碰撞
讓我們走進吳橋
看高手過招
共赴一場超乎想象的奇幻盛宴
▌全球雜技高手齊聚吳橋
上演跨越國界的“藝術對話”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
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
法國明日國際雜技節
并稱為“世界三大雜技賽場”
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
不僅有中國雜技人的堅守與創新
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雜技藝人——
他們帶著獨特的表演風格而來
在吳橋感受東方雜技的魅力
也帶來了跨國界的藝術碰撞
雜技演員把錢塘江潮搬上舞臺
“乘風破浪”
《潮頭》總教練介紹該節目立意為
傳達錢塘江奔騰不息
杭州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不僅是雜技表演
更是對家鄉杭州的愛
當芭蕾遇上雙人雜技
7年磨煉出了精準同步
美國雜技演員里德與澳大利亞雜技演員杰克
第一次來吳橋
帶來以芭蕾名作《天鵝湖》
為靈感創編的雙人雜技節目
他們非常高興能在中國展示雜技藝術
結識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雜技演員
來自丹麥的“Motus Teeterboard”團隊
帶來全新設計的“雙跳板”表演
這是他們首次參加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
丹麥小跳板演員Emil說
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吳橋
除了沖擊“金獅獎”
他們更希望讓觀眾
享受一個精彩的夜晚
奧地利29歲手技大神Andy Jordan
帶著他的彈圈彈跳雜耍首次來華
他發現中歐雜技大不同:
歐洲多是solo表演
中國的大型團體演出讓他直呼罕見
這份跨國藝術碰撞必須期待!
俄羅斯雜技演員Jenny
帶著單人立繩表演首次來到吳橋
她被這里隨處可見的
雜技藝術裝飾所吸引
盛贊中國雜技為世界最強
并祝愿所有參與者盡享雜技節
本屆雜技節從全球范圍內遴選出
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
28個代表當今雜技界最高水平的優秀節目
參加比賽
這些節目于9月29日至10月2日
展開激烈角逐
最終將評選出金獅獎3個
銀獅獎5個、銅獅獎7個
▌吳橋耍雜技
人人有一手
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
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
在吳橋,雜技不僅是舞臺藝術
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9月27日
在吳橋一家酒店大廳售貨區
一位服務員給記者隨手表演了
“四連環”和“三仙歸洞”
驚呆現場所有人
街頭巷尾
隨時可能邂逅雜技大師的即興教學
“輕輕松松學一手,高高興興露兩手”
記者在吳橋領教雜技大師現場教學
表演完揭秘時刻讓觀眾笑彎了腰
從街邊雜耍到藝術明珠
從民間技藝到世界舞臺
吳橋雜技
不僅是中華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更是連接世界雜技藝術的文化橋梁
▌在吳橋,“堅持”
從不是一句口號
在吳橋,“堅持”
是刻在雜技人骨子里的信念
在吳橋何書勝小院內
年僅7歲的龍龍一口氣連翻20個跟頭
動作行云流水,落地時面不改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當訪客跟著他學高抬腿、練翻跟頭
才發現這看似輕松的動作
藏著無數個日夜的反復打磨
口叼一壺開水
用頭頂起鍋碗瓢盆……
“十樣雜耍”表演藝人王娜娜
用27年的雜技功力
告訴你什么叫“藝高人膽大”
她說,雜技不只是自己的“青春飯”
要一直演下去
這份 “堅持”
更在國際賽場上綻放光芒
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兩名學生
4年來每日苦練軟鋼絲
終于不負“凌云志”
在俄羅斯賽場奪得國際金獎
這屆雜技節
他們也會帶著《凌云志》登上舞臺
鑼歌繞梁
雜技藝人的堅守如運河碼頭的煙火
映照出國際舞臺的璀璨之光
致敬每一份“絕不放棄”的堅持
▌背后的支持默默托舉
讓雜技夢想飛得更遠
每一個驚艷舞臺的背后
都站著一群默默付出的守護者
在吳橋張松村的雜技小院
雜技世家第六代傳人何書勝
自20歲起便免費授徒
他整理復原“大卸八塊”等古戲法
將“大變活人”結合現代燈光升級
申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2歲的他已培養超600名弟子
固定成員30余人
其中3人“自立門戶”成立團隊
3人登上央視舞臺
真正實現了“把雜技發揚光大”
9月26日,河北吳橋
四川金花全力以赴準備雜技節
而她們背后的“定海神針”
便是她們的老師——童小紅
在孩子們的眼里
臺前幕后從藝50年的童小紅
是老師也是“媽媽”
這里有最樸素的薪火相傳
也有最驚艷的藝術創想
有最刻苦的千錘百煉
也有最從容的信手拈來
它扎根于最深厚的燕趙土壤
也擁抱最遼闊的世界舞臺
……
從大運河畔的古老技藝
到連接世界的文化橋梁
吳橋正以開放與活力
書寫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新篇
這場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
仍在繼續
(文案:吳文婷、曹秦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