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太行風丨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聚焦河北抗戰歷史

2025-09-28 09:59:09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

  ——聚焦河北抗戰歷史

  八路軍戰斗在古長城上。(資料片)沙飛攝

  20年前,當我們在東京日本防衛省檔案館,看到厚厚的1928年日本軍部所編纂的極密《直隸省兵要地志》《熱河省兵要地志》的時候,內心極度震撼——河北的每一個重要村莊哪個墳頭上架機槍掃射覆蓋面大?哪條土路下雨時炮車推不動?村里的水井能供多少人飲用?……其時,離全面抗日戰爭爆發還有近10年。

  河北抗戰史是一部軍民血戰到底的英雄史詩。堅韌不屈的抗戰智慧、歷史貢獻,不僅關乎一省存亡,更深刻影響了全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遍布河北的烈士碑刻與文獻,80年來無聲訴說著這段“血沃燕趙”的壯烈歲月。河北人民從抗戰的第一天起就有勝利的堅定信心,歷史證明了——我們是勝利者。

  7月5日,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參觀“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展”。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攝

  烽煙起

  河北是華北連接東北、華東的樞紐,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主張“開發”中國本部,首先是“開發”華北。1933年1月1日,日軍進攻山海關,河北抗戰打響。這是日軍進攻熱河,繼而攻占華北的序幕。

  長城抗戰爆發后,中國守軍近35萬人在長城東段主要隘口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29軍將士在喜峰口、羅文峪以大刀與日軍肉搏,官兵們以血肉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振奮了全國人心。

  然而,在優勢火力下,日軍突破防線,推進到薊運河一線,形成對平津三面包圍態勢。最終,國民黨軍隊被迫全部撤離,冀東淪陷。日本占領冀東后開始向冀北發展,進犯察哈爾。

  1935年,日軍迫使國民政府簽訂《秦土協定》《何梅協定》,冀、察兩省及華北主權大部喪失。

  七七事變后,1937年11月,華北基本淪陷,日軍直逼黃河北岸。至此,如毛澤東所說“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

  八路軍分兵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使晉察冀、冀中、晉西北、晉冀豫、冀南及山東、冀魯豫相互呼應,將日軍后方變成中國軍民的抗日前線,戰略上形成對日軍的犬牙交錯的包圍態勢,鉗制平漢、平綏、津浦、正太、北寧運輸動脈。這些根據地北越長城可入東北,南下可抵中原華東,是插在日偽心臟的一把尖刀。

  這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基礎牢固。

  當孫中山認為中國人一盤散沙之時,早期覺悟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再造中國”的前進方向,開始重整山河。20世紀20年代起,在李大釗領導下,以平津為中心,冀東、冀中、冀西、冀南建立了黨組織。共產黨在河北有長期的工作基礎,雖屢遭反動勢力的迫害,但組織系統完整。九一八事變后,河北各地黨組織動員各階層群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各地學生建立抗日救亡團體,開展抗日宣傳,投筆從戎。北平的民族工業資本家成立北平工界抗日救國聯合會,開展抵制日貨運動。1936年,華北城鄉已有共產黨員7000余人。黨領導下的抗日活動在河北大地蓬勃開展。

  2021年6月28日,城南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臧玉鵬攝

  根據地

  洛川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創建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目標。

  七七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號召“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號召動員千百萬群眾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全軍共4.6萬人,從陜甘寧邊區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11月初,八路軍總部決定115師在晉察冀三省邊區創建抗日根據地。120師進入呂梁山脈,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總部率129師轉至太行山脈,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1937年9月,中共晉察冀省委在阜平縣成立。之后,115師政委聶榮臻留守五臺山區創建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縣第一完小召開,選舉了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民主政權。

  1937年年底,保屬省委直接領導的抗日游擊隊3000余人,聽從號令的抗日武裝近7000人,后改稱河北游擊軍。10月10日,原東北軍第691團由永定河撤退到藁城縣梅花鎮,團長共產黨員呂正操遵照中共北方局指示,拒絕南撤,迎擊日軍。兩支力量合編為八路軍第3縱隊,成立冀中軍區,開辟冀中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邊區成立時轄36個縣,其中21個縣在今河北境內。1940年底百團大戰結束,1941年初又創建冀熱察邊區。晉察冀邊區壯大為晉察冀、冀中、冀熱察三個戰略區1500萬人口的廣大區域。晉察冀邊區是敵后第一個抗日根據地,被中共中央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敵后華北戰場指揮中心的駐地,是129師主力根據地。

  1937年11月初,劉伯承奉命率第129師挺進晉東南,著手開創晉冀豫根據地。1938年1月,第129師東進縱隊開赴冀南,鄧小平接任129師政治委員。3月,中共冀晉豫省委建立起晉中、冀晉、冀豫、晉東南、晉豫等特委,黨組織得以恢復發展。1938年4月,晉冀豫軍區成立,標志著晉冀豫邊區根據地初步形成。

  晉察冀、冀中、晉冀豫、冀南等抗日根據地的開創,使河北成為敵后抗戰的主要戰場之一。

  1943年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折,河北各抗日根據地率先轉入局部反攻。1945年春夏之交,河北各根據地形成了強大的反攻力量。

  毛澤東《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發表后,河北根據地一舉收復張家口、邯鄲、邢臺等重要城鎮,精銳之師挺進東北。河北根據地軍民迎來了抗戰的最終勝利。

  狼牙山五勇士雕塑。公茂秀攝

  染山河

  河北抗戰史,是一部壯闊史詩。朱德說:“華北抗戰有著決定中日戰爭的勝負的偉大意義。”

  小說《荷花淀》《野火春風斗古城》《敵后武工隊》《烈火金鋼》《平原槍聲》《風云初記》《平原烈火》,電影《地道戰》《雁翎隊》《小兵張嘎》《回民支隊》《狼牙山五壯士》……這些作品中的燕趙兒女抗戰形象,在中國人腦海中留下深深印記。

  狼牙山崖壁的彈痕、白洋淀里的木船、太行山中的無名墳塋,訴說著一個真理:最偉大的力量,永遠深植于覺醒的民眾之中。

  1940年百團大戰后,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中國通”岡村寧次,用5萬大軍對冀中“大掃蕩”,妄想竭澤而漁。然而,這個“中國通”不知道的是,“勇武任俠”的燕趙兒女淋漓盡致地呈現了什么是“寧做刀下鬼,不當亡國奴”!毀家紓難,視死如歸,河北人民用熱血詮釋了不屈的抗爭精神!

  在河北,八路軍及游擊隊與日軍進行了無數次著名戰斗。

  1938年3月,邯鄲涉縣神頭嶺,劉伯承以“重疊待伏”戰術,公路設伏,短兵相接,1500余日軍僅100余逃脫,此戰被日軍稱為“八路軍第一流的游擊戰術”;1939年4月,在河間齊會,賀龍指揮120師部隊,激戰三晝夜殲敵“精銳之旅”700余人;1939年11月,淶源縣黃土嶺,八路軍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這是中國抗戰中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之一;1940年的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大規模破襲戰,殲滅日偽軍2.5萬余人……

  抗戰中,河北軍民作出了特殊貢獻——

  地道戰是經典的戰術創新。在河北戰場,僅冀中地道總長度達1.25萬公里,被譽為“地下長城”。

  打造威震敵膽的地雷戰。河北民兵廣泛使用地雷,使日軍寸步難行,聞風喪膽。

  以破襲戰擊碎日軍“囚籠”。抗日軍民攻擊日軍交通線,切斷日軍運輸線,殲滅分散的護路日軍。

  “麻雀戰”遍地開花。根據地組建武工隊,在敵占區開展工作,殺敵鋤奸,威震敵膽。

  自1937年11月7日至1938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部隊進行戰斗434次,斃傷日偽軍13997名,繳獲各種槍支和大批軍用物資;冀中軍民在第120師配合下,經過五次反“掃蕩”戰役,與敵作戰158次;1941年后,八路軍在華北牽制日軍約15至20個師團,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40%至58%。

  …………

  2025年7月22日,冉莊街頭老槐樹。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攝

  魚水情

  平原抗戰無險可守,如何進行游擊戰?

  聶榮臻深有感觸地說:“人民群眾一經發動起來,就有了足以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人山’和‘人海’。”1944年美軍觀察組考察太行根據地,福爾曼在《北行漫記》中寫道:“這里每一座山頭都是抗日堡壘。”

  依靠和動員人民,激發蘊藏在民眾心中愛國主義的偉力,就是找到了贏得抗戰勝利的力量之源。

  中國人民誓死不當亡國奴。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河北迅速成為日軍重點進攻目標。作為敵后抗戰主戰場之一,是除東北外抗戰時間最長的地區。在晉察冀,1938年11月日軍圍攻根據地,1939年秋季大“掃蕩”;在冀中,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連續五次分區“掃蕩”,1940年春全面“掃蕩”;在晉冀豫,1938年日軍第一次9路圍攻,1939年8月底第二次9路全面“掃蕩”……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日軍在河北制造“無人區”,承德、唐山的千里無人區1.7萬多個自然村落被夷為平地,在河北留下不計其數的萬人坑……

  根據《中國人口·河北分冊》統計,抗戰中河北省1940年有人口23212532人,與1935年相比減少3774621人,平均每年減少754924人。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近年來的調查統計,抗戰期間押往中國東北及日本國的河北勞工有326532人。日軍實施“三光政策”和戰爭導致耕地荒廢約30%。日方《華北治安戰》承認日軍從河北掠奪煤炭2000萬噸、棉花50萬噸……

  什么是人山?是“母親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打東洋”的聲勢。

  當八路軍359旅來到平山洪子店征兵,整村整村的年輕人參軍;抗戰期間,25萬人口的平山縣15%青壯年男子成為八路軍;日軍侵入河北時,無數奮起反抗的武裝后來大多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各地普遍建立農救會、婦救會、青救會等群眾組織,形成全民抗戰的組織網絡;抗戰期間,河北數十萬群眾參與破路、運輸和偵察,提供物資、情報和兵員保障,成為抗戰的重要支柱……

  盧溝橋的槍聲,震醒東方雄獅。抗戰中,河北人呈現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和英雄氣概。敵人包圍獻縣東辛莊,抓住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企圖借此勸降馬本齋。白文冠絕不屈服,絕食餓死。女性如此,況乎須眉?舍身為國、視死如歸,成為中華民族抵御外侮時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什么是人山?這就是人山,是燕趙兒女的家國情。

  八路軍某部和群眾一起采集樹葉充饑,堅持抗戰。(資料片)

  砥柱中流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以博大胸襟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這種以抗戰大業為先的愛國情懷,最終形成“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全民族抗戰局面。

  英國學者拉納·米特在《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中說:“八路軍在華北的抵抗,使日軍始終無法有效控制占領區。”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通過社會革命將全體愛國同胞動員起來、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武裝起來,將愛國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民族抗爭的時代洪流,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是正義之戰,是人性之戰,自然具有國際性。河北人民在正義戰爭中所彰顯的人性光輝,為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精神根基。

  偉大抗戰精神蘊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基因,熔鑄出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凝聚著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彰顯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河北抗戰史證明了這一點。

  抗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重生,更是奮斗精神的實踐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

  在這場戰爭中,河北軍民是偉大勝利者,先烈和經歷者給后代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和行動偉力,激勵著燕趙兒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凝聚起磅礴力量,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戴建兵)

  (感謝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大力支持)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疏附县| 吉林市| 犍为县| 谷城县| 咸丰县| 平江县| 阿克| 杨浦区| 乐平市| 尼勒克县| 汾阳市| 麟游县| 平南县| 呼和浩特市| 屏山县| 陈巴尔虎旗| 平罗县| 循化| 台北县| 泸水县| 崇阳县| 上高县| 高陵县| 遂昌县| 卢龙县| 海兴县| 鲜城| 彭泽县| 高青县| 华安县| 永泰县| 杨浦区| 武定县| 郴州市| 共和县| 双鸭山市| 泉州市| 石台县| 灵台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