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網訊(記者李亞冰)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能源革命的征程中,承德全力加速清潔能源發展,以創新為驅動,以資源為依托,奏響一曲激昂的綠色發展樂章,源源不斷地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能源動力。

圖為圍場滴水湖200兆瓦光伏項目與風機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無人機照片)。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承德地處燕山、太行山與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帶,全市年平均風速在每秒5.5米至9米之間,光伏發電資源總輻射量多年平均在每平方米4600兆焦至6000兆焦之間,年自生水量37.6億立方米,具備將生態資源轉換為上規模新能源產業的基礎條件,是全國典型的清潔能源富集區。
在光電領域,承德全面摸底各縣(市、區)資源底數,穩步推進2023年獲批的10個133萬千瓦以及2024年獲批的21個30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動華潤西龍頭、隆化達信風電并網發電,使得全市風光裝機分別攀升至1010萬千瓦與985萬千瓦。在持續督促2024年未全容量并網項目復工復產的同時,加快推進計劃今年并網項目的前期手續辦理,力爭年內新增裝機140萬千瓦,讓更多的風與光轉化為清潔電能,點亮城市發展的“綠色引擎”。
近年來,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熱潮正席卷承德大地。灤平抽蓄項目地下廠房已完成70%的開挖工程,主變洞內的預埋件安裝正按照進度表穩步推進,上下庫連接路的瀝青鋪設工作也已進入收尾階段。“我們采用了新的爆破技術,讓地下廠房開挖效率提高了20%,現在每天都有新進展,就盼著早日建成并發揮作用。”灤平抽蓄項目工程師李剛說。此外,興隆安子嶺抽水蓄能電站和寬城大石柱子抽水蓄能電站已獲得省發展改革委的核準批復,竣工、在建、核準的抽水蓄能項目規模達1000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調節電力峰谷,提升電網穩定性,為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堅實保障。
如果說抽水蓄能電站是清潔能源的“穩定器”,那么配套電網就是輸送綠色電力的“大動脈”。其中,承德東至唐山灤州市500千伏線路工程備受關注,該項目負責人王媛介紹:“這條線路全長約180公里,目前塔基建設已完成85%,導線架設工作也在同步進行,預計年內投運,屆時全市綠電送出能力將躍升至2400萬千瓦,進一步打通清潔能源外送通道,讓承德的綠色電力得以更廣泛地輸送。”
在2025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圍場的幾家本土企業在綠電新能源領域提出的項目方案大放異彩。相關系統實現光、氫、電、水在一個集成反應單元內高效安全轉化,平均光氫轉化率超19%,預計2026年前實現綠氫成本20元內,為氫能產業發展開辟新路徑;中纖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立足圍場豐富的優質玄武巖礦石資源,研發出國內首創的全電池窯技術與新型高性能連續玄武巖纖維配方;河北投實晶鎧科技有限公司的風光儲鉆耦合發展模式,借助清潔電力驅動實現金剛石低碳化生產,通過“綠電+綠鉆”閉環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承德方案”。
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不僅推動了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也帶來了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坐落于圍場的德佑200MW光伏儲能一體化項目,用地面積超500公頃,總投資達11.2億元,項目涵蓋61個發電陣列與超36萬塊光伏組件,在其25年的生命周期內,預計年平均上網電量可達3.2億度,能滿足超10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1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8萬噸,極大地助力了當地碳排放的降低,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守護了承德的藍天白云。
該項目覆蓋面積超7000畝,建設與運營過程中吸納了千余人就業,從前期施工到后期運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工作崗位,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此外,每年實現地方稅收1200萬元。這一項目的成功落地與良好運營,正是我市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政策的成果體現,政策引領企業投身清潔能源項目建設,企業的發展又反哺地方,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帶動承德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