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農事正忙。9月11日清晨,涿鹿縣臥佛寺鎮王家窯村村委會院外,已聚攏二十多位村民,臉上寫滿了期待。



“來了,車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不久一輛卡車便穩穩停住??h生態環境分局駐村工作隊員張萌利落地跳下車,揚手招呼:“按登記順序來,每戶兩袋,家家有份!”沉甸甸的袋子里,裝的是村民念叨了一個月的“盼頭”——秋儲關鍵期最需要的磷肥。
這“盼頭”,來自村民心頭一份“需求清單”。今年8月,工作隊走訪55戶村民,發現不少杏扁樹“病了”:枝葉泛黃,坐果稀疏?!笆侨绷?。大伙都想買肥,可手頭緊吶。”張萌說。村民的“急難愁盼”就是行動指向。工作隊迅速上報,局黨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響應,兵分兩路抓落實:一路負責籌措資金、制定采購方案;一路對接供應商,確保肥料品質優、價格公道。短短幾天時間,就將10噸優質磷肥籌集到位。
“這肥是‘對癥藥’!”村黨支部書記朱曉波一邊組織黨員和村民卸車、登記,一邊向村民介紹:“這是北方旱地專用配方,養分充足,既能促玉米灌漿,又能保杏扁果仁飽滿?!惫ぷ麝牪粌H送來物資,更送來一份放心——隨化肥附上的檢測報告,讓村民們心里踏實。

從“需求”到“兌現”,留在朱曉波心里可不只有這一個“賬本”。今年6月,工作隊員發現部分村民的房屋因雨水沖刷導致外墻皮脫落,村東邊的巷口道路路面也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生態環境分局向王家窯村捐贈了10噸水泥,用于修繕房屋和道路,改善出行條件,守護群眾安全。自2015年,涿鹿縣生態環境分局派出工作隊到臥佛寺鎮開展駐村幫扶以來,一批批隊員在此接力。從最初的解燃眉之急到參與基礎設施規劃、人居環境整治,幫扶工作的內涵不斷深化,將一個個具體民生需求,轉化為推動鄉村向前的扎實足跡。
看著村民們扛著肥料回家的背影,張萌和同事們已在謀劃下一步:解決了施肥問題,就要著眼市場銷路;修繕了道路房屋,更要謀劃產業根基。百姓的需求在升級,他們的“幸福賬單”也要不斷續寫。(王棣 張婧奇 朱梁 王格)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