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國際性設計交流平臺,2025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活動通過國際設計對接、數智創新研討、成果展覽等活動,匯聚全球設計創新力量,讓先進設計理念賦能河北高質量發展。
9月20日至21日,意大利、丹麥、日本三場高規格國際設計對接會先后召開,精準鏈接全球設計力量與河北產業需求。其中,丹麥對接會緊扣河北家具特色產業集群升級與雄安城市建設需求,專門搭建"設計-生產-采購-應用"全鏈條合作平臺,邀請丹麥設計大師及頂尖家居設計機構深度分享北歐風格營造、綠色設計實踐等前沿案例。
對接現場,霸州、香河、正定等家具產業集群的優勢企業負責人結合產業需求,與丹麥設計師圍繞"國際趨勢適配""傳統制造破局""跨境合作路徑"等議題展開密集洽談。

Better Things品牌創始人 丹尼爾·利登:
我認為你們擁有非常強大的材料產業,如果能找到一種在內部協作與國際合作并行的模式,在減少環境影響的同時,也能為傳統產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那么在這些要素間實現良好平衡后,必將能推動本土產業與相關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如果說國際對接會聚焦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那么同期舉辦的雄安設計數智場,則直指未來產業的"增量培育"。活動以"創新智動·設計共生"為主題,緊扣雄安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與增材制造三大未來產業方向,舉辦主題演講與圓桌對話,解鎖設計與數智技術融合的新路徑。

廣州智用開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 劉郁東:
很多企業主更多地認為AI就是一個大模型,但是實際上現在AI做的遠遠不止這些,所以我們是覺得,我們可以和企業一起去找出他們的那些業務上的一些痛點,然后基于我們AI的技術幫他去解決這些痛點。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未來設計學院特聘院長 邱信賢:
作為AI的賦能,它可以把很多這種我們不必要的設計環節給省略掉,可以讓設備能夠運轉得更有效能。同時另外一塊就是共享智造智能的"智",作為AI它可以讓我們的產品更加聰明,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我覺得這個剛好是跟我們未來的河北發展,是有很大的促合凝聚力的 。
兩場核心活動形成的"傳統+未來"雙輪驅動效應,吸引了河北特色產業集群代表、京津冀高校師生近千人參與,這場集"國際視野、技術前沿、產業落地"于一體的設計盛會,讓河北產業在與全球設計的對話中,明晰轉型升級的實踐路徑。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助理 孫博文:
專家們講的這個跨文化的這種設計的交流,讓我們有很好的啟示,另外還有就是今年的會場有非常多的新產品。更加有針對于我們國家新質生產力的提升的體現,所以我個人認為整個感覺是非常非常棒的。

河北北方精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風順: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會議,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充分地把我們的設計的方向展示給我們的客戶,讓我們中國的工業設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