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9月17日電(記者鄒尚伯、岳文婷)今年下半年,《“無廢馬拉松”賽事技術導則》地方標準在河北省衡水市落地實施。從賽事垃圾處理到城市水資源利用,從工業固廢處置到社區雨水調蓄,衡水市正以“無廢”與“海綿”雙輪驅動,探索北方平原現代城市綠色轉型特色路徑。
自2023年衡水湖馬拉松賽比賽起,“無廢理念”便融入了賽事全流程。賽道上的垃圾分類后被投入智能回收箱;補給站上可降解餐具取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廢棄橫幅、號碼布被回收加工成環保袋……衡水市通過識別賽事籌備、舉辦、收尾各環節的產廢點,構建起覆蓋組織管理、資源利用、垃圾處理、宣傳推廣的減廢體系,最終形成《“無廢馬拉松”賽事技術導則》,減少賽事對環境的影響。
。

工作人員幫助社區群眾使用智能回收設備。新華社發
“無廢賽事”只是衡水市“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衡水市衡豐電廠是國家能源集團首批“無廢企業”建設試點單位。2023年建成日處理250噸的火電協同污泥處理中心,采用污泥直接摻混燃煤入爐高溫焚燒的處置工藝,轉化為清潔電能,年處理污泥量突破4萬噸。
衡豐公司生產技術部負責人李學軍介紹:“我們利用發電產生的高溫煙氣對污泥進行脫水處理,‘瘦身’后的污泥與碎煤一起被磨成粉末狀,從而成為合格的燃料。”
農業領域,衡水市積極推廣“秸稈+糞污”聯產模式,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9.2%,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4.9%;生活領域,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9.36%,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全覆蓋;在危險廢物處置方面,搭建固體(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平臺,危廢年利用能力提升至17.3萬噸,較2022年增長6倍。從工業、農業到居民生活,衡水“無廢城市”建設正全面鋪開。
當“無廢”理念在衡水市落地生根時,“海綿”城市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吳公渠、豐收渠等通道疏通;雨水管網擴容和泵站增設,以解決市區低洼街道積水問題。“海綿城市不是單一的工程,而是城市功能的系統性升級。”衡水市海綿城市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劉志剛說。

衡水一處公園健身場地上進行了透水鋪裝。新華社發
通過清淤擴容、透水鋪裝和雨水花園改造,截至目前,衡水市新增調蓄空間216萬立方米,年利用雨水、再生水4945萬噸。
“從賽事垃圾處理到城市水系調蓄,從工業固廢利用到社區雨水再生,衡水市的實踐證明綠色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我們將以北方平原城市為出發點,爭取為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可借鑒的‘衡水方案’。”衡水市城管局局長頓越偉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