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慧英 王日成
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在40萬億—60萬億個人體細胞中,有一種細胞被稱為“斗士”,能夠抵御疾病感染和腫瘤形成,它就是中央記憶型T細胞,簡稱TCM細胞。
在第九屆河北省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保定諾未科技有限公司將TCM細胞作為有效成分用于新一代抗肝癌記憶性免疫細胞項目,最終以99.9分的高分奪得大賽桂冠。
1月19日,走進保定·中關村創新基地,在保定諾未科技的萬級潔凈GMP實驗室里,各種國際一流的專業設備有序陳列,研發人員一絲不茍地進行著實驗。
保定諾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是北京諾未集團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保定落地的子公司。總經理孫志娟介紹,北京諾未集團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亞全能干細胞國際PCT專利技術,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成立子公司,就是看重了其創新生態,“出租式廠房、融資、招商等各項服務,基地全都有。中心工作人員還會適時地給企業提些建設性建議,給予政策性引導,幫助企業發展。”
自落戶以來,保定諾未科技迅速成長,并形成了北京研發、保定轉化的協同發展模式,是保定·中關村打造帶土移植“類中關村”企業的代表。
2015年4月,保定市委、市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基地。作為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家創新中心,保定·中關村成立之初就明確了“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的協同發展路徑,產業定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科技服務。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是簡單地把北京企業搬出來,而是培育本地“金種子”企業,做好北京研發、河北生產、服務首都、聯動雄安等工作,著力構筑的具有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的“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
“帶土移植”的創新生態系統,吸引了包括中國信通院、中創燕園、玄云動力、諾未科技、隆元達等355家知名企業和機構注冊辦公。截至2021年底,落地轉化重點科技成果33項,18家公司入選保定市“雙千工程”,7個項目參賽獲獎,5項技術重點培育,4家企業獲得表彰。園區企業共計擁有知識產權數量933件,吸引創新人才3000多名。
2021年11月5日,保定中關村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從中心到基地到園區,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服務載體不斷拓展,創新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服務亦從點擴展至線并進一步完善到面。
保定中關村信息谷科技服務公司招商總監張沖介紹,數字經濟產業園建成后可容納數字經濟領域企業200余家,已有12家意向企業簽約入駐。
2022年,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將用好協同網絡,充分發揮創新合作平臺的外引內聯,搭建協同對接橋梁,建立京保兩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高效服務通道,助力產業、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資源的協同發展,持續構建“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助推實體產業落地發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