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薌逸
北京樓市新政已落地滿一周。
8月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住建委”)、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相關政策的通知》,明確一系列樓市新政,自8月9日起施行。
過去一周,《證券日報》記者持續關注北京樓市動向,通過密集走訪了解到,新政出臺首周市場整體運行平穩,購房者看房的活躍度有所提升,但成交相對謹慎,市場觀望情緒仍然濃厚。
整體來看,政策對新房市場帶動作用較為明顯,二手房市場相對較為溫和。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本次北京樓市新政有利于提振市場預期,推動住房需求加快釋放。預計隨著時間的推進,市場交易活躍度將提升。從全國來看,當前,推動市場止跌回穩仍是房地產政策核心目標。未來,上海、深圳有望跟進北京樓市新政,根據市場運行情況進一步優化限購等政策。
部分新房到訪量提升
新政出臺后,北京房地產市場整體活躍度有所提升。從安居客線上數據來看,新增用戶15天至30天返回率相比新政前有5%以上的增加。安居客線上用戶通過電話咨詢數量近一周環比增長31%,新房咨詢量日均水平與本月前10天相比提高24.4%,與7月份相比提高33.1%,與去年8月份相比提高7.2%。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數據的活躍說明新政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潛在購房者對房源的持續關注,用戶從“一次性瀏覽”轉向“多次主動獲取信息”。購房者活躍度提升,積極對比區域、戶型、價格等信息,并關注公積金組合貸計算等細節。
記者在海淀區、昌平區多個五環外新房項目了解到,政策出臺后,項目咨詢量、到訪量有所提升。其中,以“好房子”為主要賣點的高端改善型新房項目受新政影響較大。
“跟上周相比,近一周項目到訪量提升了近兩成。”位于昌平朱辛莊板塊的某洋房項目置業顧問向記者表示,來訪客戶以咨詢為主。
“新政對五環外限購政策的大幅松綁,對符合條件改善性需求拉動明顯。”張波表示,五環外新房供應占比高,政策放松對新房整體的帶動作用較強。
記者注意到,部分五環內新房樓盤也受到新政影響。位于南四環大紅門板塊的某新房樓盤置業顧問告訴記者,新政出臺為項目帶來了很多新客戶,近一周到訪量明顯增多,新政落地首日樓盤就有9套房源成交。
二手房市場對新政的反應則相對平淡。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8月9日至8月15日,北京二手住宅網簽3123套,與去年同期持平,環比增長10.8%。
“目前看二手房的客戶還是以剛需首套和‘賣一買一’需求為主,需要多套房的很少。”一位常年在北五環外天通苑地區帶看的置業顧問告訴記者,五環外不限套數的政策對該片區的影響較小,雖然有客戶在政策出臺后前來咨詢,但仍以觀望為主,并未有成交。
北五環外回龍觀片區的一位置業顧問也對記者表示,近一周來,門店的咨詢量和成交量并未出現顯著增長。
全方位提振住房消費
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止跌回穩的過程中。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15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整體有所收窄。其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1%,北京下降3.6%。
“7月份、8月份為市場傳統淡季,市場交易量出現季節性回落。而核心城市優質地塊土拍保持較高熱度,優質項目入市后有望繼續對市場形成支撐。”曹晶晶預計,下半年核心城市在政策改善及較強基本面支撐下有望保持一定韌性,但城市和區域間分化行情預計將延續。
今年以來,中央及地方持續落地“穩樓市”政策。包括北京等一線城市在內,各地從松綁限購、限售、限價政策,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發放購房補貼等方面發力,全方位提振住房消費。
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未來,“穩樓市”仍將是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
談及北京樓市政策未來的優化空間,張波表示,下一步,在進一步放松限制性要求的同時,可以關注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平衡市場結構,結合北京實際情況,重點在五環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盤活存量資產。這將在更好地滿足剛性住房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支撐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空間優化。
從全國來看,曹晶晶認為,短期政策預計將繼續聚焦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專項債收儲等已出臺政策的有效落實,由此綜合施策,激活需求,優化供給,穩定預期。另外,城市更新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內容,也是近期高層會議強調的重點,預計下半年各項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