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經濟總量實現萬億級躍升,12項指標好于預期
河北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近日,一艘貨輪在靠泊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河北日報訊(記者馮陽)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10月29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從會上獲悉,五年來,河北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人均預期壽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12項指標好于預期,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符合預期,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擴內需、穩增長,優結構、抓創新,穩就業、保民生,有力有效落實國家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向上向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楊永君表示。
“十四五”期間,河北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從經濟總量看,河北省經濟總量實現萬億級躍升,向5萬億元邁進,唐山市跨入萬億級城市俱樂部。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665元,糧食產量首次突破780億斤。2022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經濟結構看,三次產業結構由2020年的10.5∶37.9∶51.6調整為2024年的9.5∶36.8∶53.7,實現了一產穩、二產優、三產進,全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
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取得新成就。“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總里程超1.1萬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與京津共建6條重點產業鏈,攜手打造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社保卡實現交通、旅游等五個場景一卡通,15萬“河北福嫂”服務萬千京津家庭,46.7萬京津老年人來冀康養。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累計投資突破1萬億元,“十四五”年均投資增速達到19.8%。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利用冬奧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累計成功舉辦國際國內各類賽事853項、文旅活動422場次,后奧運經濟蓬勃發展。
創新型河北建設實現新突破。2024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61件,比“十三五”提高144%。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應享盡享,“十四五”期間為2.5萬家企業加計扣除研發費用2144.46億元。省屬國企研發投入強度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國家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河北省,研發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實現河北省零的突破。
產業競爭力得到新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加快構建,現代化鋼鐵、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迅速。全省綜合算力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1。從無到有打造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產業,首顆“雄安造”衛星——雄安一號生產下線。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獨角獸企業增至5家,32家企業入選2025年中國制造業500強、居全國第5,焊接機器人產業規模居全國第1。在全國率先推進“共享智造”模式,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達24個、居全國第1。
改革開放迸發新活力。自2023年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年將“新春第一會”主題聚焦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河北省獲評全國營商環境進步最明顯省份,2024年全省市場經營主體比2020年增加197.07萬戶。2024年河北常住人口凈流入2萬人,人口流動實現由負轉正。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全省國資系統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1萬億元;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8%,34家企業入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居全國第5。2024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首超6000億元。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河鋼塞爾維亞鋼廠、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典型項目。
美麗河北呈現新面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排名連續3年實現“退后十”。鋼鐵行業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全國第1。在全國率先出臺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標準,鋼鐵A級企業數量全國第1。新型能源強省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抽水蓄能規劃建設總規模299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1;可再生能源累計并網裝機1.4億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72.3%,裝機量達到“十三五”末的2.9倍。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2020年提高3.35個百分點。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3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在89萬人以上。全省申領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達到90.3%、居全國第3。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脫貧人口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十四五”考核評估連年獲得全國“好”的等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