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評標區裝上“智慧之眼”,引領公共資源交易智能化升級
9月4日上午,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度消防系統維保及托管服務等多個項目評標正在進行。評標區內,專家們隨機進入獨立評標室,頭戴耳機、審閱電子標書。評標區的長廊上,一臺1.4米高的人形智能預警機器人在巡邏,實時監控現場秩序。在監督室內,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上由黑藍光點構成的“要素感知圖”,黑點表示專家座位,藍點代表監控探頭。這就是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研發的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
該局在全國率先研發出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評標過程中異常行為的即時預警干預,確保招投標公平透明,提升了公共資源交易的透明度及公信力。
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依托無感監測、智能研判、即時干預和數據賦能四大核心技術,對評標區進行全員、全程、全域智能監測。同時,系統載入“風險行為預警”模塊,涵蓋9類45種風險行為,結合語音敏感詞庫及24種AI算法分析模型,預警準確率已達90%。實現監督由“事后查”向“事中管”轉變,讓風險在早期就被識別和干預,確保項目公平推進。當系統檢測到評標專家存在風險時,會向監督室內工作人員發出預警,工作人員選擇智能機器人提示或廣播播報提醒相關人員遵守評標紀律,進行即時預警。預警信息及全過程音視頻資料會自動保存至“AI預警池”,并生成監督報告,供后續查證使用。
該系統破解了傳統評標監管依賴人工值守,效率低、取證難,監管滯后的難題,成功入選全國“數字賦能審批制度改革典型案例”,成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風險防控的示范樣本。
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招投標指導協調科負責人王世峰介紹,目前正在開發風險行為分析系統,擬通過歷史數據生成可視化圖表,輔助監管部門科學決策。未來將繼續深化AI技術與“雙盲評審”機制融合,打造覆蓋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向智能化、標準化、公平化邁進。
(記者 冀澤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