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橋東區聚焦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打出系列“組合拳”,著力破解融資難題、推動項目落地、優化營商環境,成功激活了民營企業創新創造的一池春水,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解融資之“渴”,引來普惠金融“源頭活水”
融資難曾是橫亙在許多民營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高山”。今年以來,橋東區精準施策,多管齊下,著力疏通金融血脈,讓資金活水精準滴灌至民營經濟的“毛細血管”。
搭建銀企對接“連心橋”。定期組織開展高規格的銀企對接會,以及銀行人員提供上門服務,推動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面對面”溝通,“一對一”服務。“現在政府搭臺,銀行主動上門服務,憑借專利技術就獲得了低息貸款,真是雪中送炭!”某科技型企業負責人感慨。
拓展融資渠道“新路徑”。組織駐區銀行開展“掃街式”走訪,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送政策、送產品”,精準提供信貸支持,今年累計為745家中小微企業和118家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7.48億元。匯編國家及地方穩經濟金融政策、全市27家銀行141項小微企業貸款產品信息,制作成冊,打通銀企信息壁壘。
促項目落地,厚植投資興業“發展沃土”
項目是發展的引擎。橋東區將推動民營企業項目快速落地、投產達效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清除項目推進中的“絆腳石”。
強化要素保障“硬支撐”。建立重大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對重點項目實行“五個一”包聯機制(一個項目、一位專員、一個單位、一套專班、一抓到底),確保項目高效推進。
提升企業服務“加速度”。深入企業一線,協調稅務、數政等部門,通過提升稅票額度、優化成本管理、增強納稅信譽、破除投資壁壘等舉措護航發展。提供關鍵節點(施工、股權變更、立項等)“一站式”服務,實現“當日辦結”。
如今,在橋東區,項目“拿地即開工”正逐漸成為常態,發展的沃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金鳳凰”筑巢安家。
優營商環境,打造親清共贏“陽光雨露”
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和空氣。橋東區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讓“辦事不求人、規則無偏見、投資有便利”成為鮮明特色。
做優政務服務“軟環境”。建立“一企一策”服務模式,深入對接重點項目民間投資者,了解需求困難,主動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鼓勵民間投資。強化治安防范、完善法規、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保障投資者安全與權益。結合反饋信息,系統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公平開放透明市場。
構建親清政商“新關系”。按照政企溝通機制,處級領導每月召開企業懇談會,每季度走訪企業調研送政策,與企業家面對面傾聽心聲、解決難題。這一舉措極大地增強了民營企業的歸屬感、安全感和投資信心。
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顯效,橋東區民營經濟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未來,橋東區將持續深化各項改革,不斷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潛能和發展動能,讓這一池春水更加洶涌澎湃,為推動全市經濟行穩致遠貢獻更大力量。(馬明明 通訊員 薛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