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里,一項項突破性研究填補行業空白;車間里,一條條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線高效運轉,牽引產業升級;產業園區中,一個個創新型企業拔節生長,匯聚澎湃動能……行走在張家口大地,新的技術和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涌現,伴隨工業互聯網、5G、A I等新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張家口制造”正向“張家口智造”一路邁進。
傳統產業向“新”
張家口深厚的工業積淀,既是寶貴財富,亦是轉型焦點。如何讓傳統產業從“負重前行”變為“厚積薄發”?
張家口的答案清晰而堅定:以數智化、綠色化雙輪驅動,重鑄產業筋骨,為智造高地奠定最堅實的基座。
“這些機械是我們與陜西煤業化工共同攻關的雙聯高效全液壓豎井鉆機,它將用于該公司亞洲最大的16米井徑項目。”走進宣化華泰礦冶機械有限公司廠房,生產線上的龐然大物巍然屹立,引人注目。
中煤張煤機公司穩步推進刮板輸送設備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驅動技術攻關。去年,世界首臺套8兆瓦超長運距智能刮板輸送裝備也成功下線,整機實現全國產化研發制造,使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程度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張家口長城液壓油缸有限公司,液壓缸零部件的加工、運送等工序,已由機器人替代。公司相關生產線實現24小時連續加工,單班次單人多機作業,生產效率提升80%以上。
A G V智能物流車穿梭其間,焊接機器人精準舞動,立體倉儲堆垛機高效協作……在張家口諸多的老牌工廠車間里,這些充滿科技感的設備身影正日益增多,
傳統非包袱,善用則成勢。張家口正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跑出加速度,實現新突破。“智改數轉網聯”的浪潮已悄然滲透至生產肌理,重塑著這座工業重鎮的產業基因。
5G、A I、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也為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新興產業提“質”
產業賽道的抉擇,向來是丈量城市發展潛力的標尺。在區域創新發展中,如何搶占發展主動權?
張家口正以“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建設、工業設計”為路徑,推動汽車、冰雪裝備、新能源裝備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
在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698臺庫卡機器人揮舞靈活的機械手臂,快速運轉,搬運、焊接、拼接一氣呵成……90秒一臺新車下線。數字化、智能化是領克汽車的一貫追求,通過5G場景的應用,賦能了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
在卡賓滑雪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裝備車間,一排排紅色造雪機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組裝調試,該企業開發的全自動造雪機鯤鵬S U8在陶瓷噴嘴、超混核子器、水冷過濾、鋁芯、離合器等關鍵部位實現了自主創新,國產造雪機比肩國際尖端品牌更進了一步。
同樣,在張北艾郎風電新廠區,正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和產品升級;在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板生產線上,自動化機械臂有序操作;在匯博機器人集團光伏機器人張北生產基地,技術人員通過電腦屏幕實時監控生產數據……我市新能源產業已形成鏈條式、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態勢,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不斷攀升。
這種“多點支撐”的格局,不僅推動了裝備制造產業整體發展,還提升了區域間的協同創新能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一個個攀“高”向“新”的產業項目在張家口沃土扎根,新興產業的集群勢能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為張家口構筑面向未來的產業脊梁注入澎湃力量。
未來產業向“遠”
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
張家口立足現有產業根基,以極具戰略眼光的視角,審視自身未來發展潛力,加快布局空天信息產業、先進算力產業、綠色氫能產業等未來產業,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成為搶占“智造”高地的關鍵一環。
橋東區的張家口低空飛行服務站,一面墻的碩大屏幕格外顯眼,通過屏幕能看到飛行器飛行的高度、速度、航向及經緯度等參數。這是河北省第一家A類低空飛行服務站,主要為各通航用戶提供航拍航測、應急救援、低空游覽、無人機飛行計劃審批、航空氣象情報、報警等“一站式”服務。
發展低空經濟是我市發展未來產業的一個全新賽道,我市陸續建成張北中都機場、赤城后城機場和鎮寧堡機場、蔚縣飛行營地等,低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正引領著全球能源變革的潮流。每天我們乘坐的公交車正是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橋東區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河北建投集團建設的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實現了用“綠電”制“綠氫”……近年來,我市提早布局氫能產業,初步形成了制氫、加氫、儲氫、氫能產業裝備制造、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制造、氫能整車制造等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當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展開,這驚艷世人的五星紅旗正是用來自蔚縣的玄武巖纖維新材料制成。
競逐未來產業,唯有搶占先機,方能贏得主動。(王大慶 郭霞 王勇)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