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與北京市共建了26家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年內還將新增京津冀協同發展樣板基地2個以上。去年,河北省供京蔬菜占比42.5%,其中我市占比達13.77%,位列全省第一。
走進尚義縣小蒜溝鎮小蒜溝村茂鑫蔬菜種植基地,位于瑟爾基河畔的120多個大棚整齊排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基地被冠以“供京蔬菜基地”“河北凈菜生產示范基地”“市現代示范農場”等多種稱號,總占地350畝,建設了252個大棚,全部種植了彩椒。
尚義縣茂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小軍介紹,在沙地上種植彩椒,由于透氣性好、地溫高,適合其生長,至今已種植了8年。一棵秧子上可接2公斤彩椒,畝產達0.5萬公斤,預計全年產量130多萬公斤。現在市場上黃椒價格為每公斤14元;紅椒價格為每公斤8元,通過蔬菜經紀人銷售,該蔬菜經紀人在北京新發地市場設有彩椒銷售檔口,尚義基地80%的彩椒銷售到北京,其余銷售到天津等地。早上在尚義采收,下午發車,次日凌晨就可在北京上市。
走進張北縣郝家營鄉三義美村現代農業園區,記者來到園區介紹展板前,園區規劃占地1萬畝,現已完成一期建設,面積為4167.4畝,建設了1249個春秋棚,每個大棚占地1.3畝,園區分為育苗生產區、西瓜生產區、葉菜和果菜生產區。
三義美村黨支部書記閻彪告訴記者,在葉菜、果菜生產區主要種植冰草、茼蒿、芹菜等蔬菜。冰草生長期為1個月,每年大棚可生產4茬,今年200余個大棚種植冰草,一個大棚一年可生產4000公斤。700多個大棚種植茼蒿,每畝地年產茼蒿0.75萬公斤。150個大棚種植芹菜,其中香芹生產2茬,每畝地年產0.85萬公斤;大桿芹為1.2萬公斤。園區蔬菜采用自產自銷,銷往山東、北京等地,從2022年起,當地與外地客商合作,建設園區、生產和銷售蔬菜,外地客商在國內各大蔬菜交易市場均設有檔口,冰草主要銷售到山東;芹菜銷售到北京,從5月中旬上市,一直銷售到10月底。園區建有7個冷庫,蔬菜經分揀、預冷、暫存后,通過冷鏈運輸車一天一夜即可將蔬菜運送到國內各地。
常珍蔬菜公司在康保縣二號卜鄉戈家坊村建設了50個有機蔬菜大棚和1棟育苗溫室,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上百種有機蔬菜,去年蔬菜產量達300噸。該公司負責人郝昌勝說:“我們生產的有機蔬菜,從康保通過汽車4小時運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然后空再運到上海,每次空運1至2噸蔬菜。有機蔬菜坐飛機到上海,進入當地超市,然后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種植基地有40余人,每年往返于康保和北京順義兩地種植蔬菜,8月底前往北京順義,當地有1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還有蔬菜加工車間,蔬菜采收后,當天下午就可進入北京的80多個超市;次年3至6月農民再陸續返回康保種菜。
市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科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市蔬菜銷量為541萬噸,其中,本市銷售占全市銷量比例為11.9%;銷往外地占全市銷量比例為88.1%。外銷主要銷售地區按照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京津冀46.9%、山東和河南17.35%、江浙滬12.8%、國內其他地區7.85%、外貿出口3.2%。
全市蔬菜流通主要依靠直銷、經紀人銷售及其他3種渠道。直銷方式占全部銷售量的34.1%,分別是訂單種植銷售占比8.65%,外地客商流轉土地種植并轉運銷售占比21.8%,電商直銷占比3.65%。通過經紀人銷售占比60.5%,其中由本地企業或經紀人收購后通過自有渠道銷售的占比28.2%,外地客商通過我市經紀人(代辦)銷售的占比32.3%。其他方式如銷售給本地農貿市場或農戶擺攤零售占比5.4%。
(記者 魏民 通訊員 溫雅茹 翁曉靜 劉雅軒 史惠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