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41°熱”:一種冷涼資源,多種業態釋放
7月份以來,全國多地陷入高溫“烤”驗,被悶熱與潮濕籠罩。而北緯41°的張家口,正以壩上長風為筆,蘸取樺皮嶺21℃的松濤,在燕山褶皺間寫下對“清涼”的釋義。
張家口的夏天,從不被定義。
夏清涼——自然的饋贈
“我們張家口的夏天很舒服,尋一處陰涼地,有微風輕拂,就能帶來絲絲涼意。”在天津工作的小雅,每每和同事說起家鄉的夏天,總是一臉自豪。
張家口的夏天,平均21℃的氣溫。市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海江介紹,張家口之所以在夏季高溫天氣中能保持相對涼爽,尤其是早晚溫度適宜,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特征以及風道效應等因素密切相關。趙海江解釋,張家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較高,尤其是壩上地區,如張北、康保等地海拔在1300米以上,而壩下的張家口市區海拔也有700米。根據氣象學原理,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0.6℃。因此,張家口的氣溫相比同緯度低海拔城市,如北京、石家莊等明顯偏低。
“張家口是北方著名的風道城市,常年風力較大,尤其在春季和秋季,大風天氣頻繁。夏季時,這股氣流有助于加速空氣流動,帶走熱量,使得體感溫度更低。”趙海江介紹,張家口市位于燕山山脈和陰山余脈的交匯處,地形復雜,北部為壩上高原,南部為山地和河谷。這種地形形成了天然的“風口”,尤其是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可以順暢南下。再加上崇禮、赤城等地森林覆蓋率較高,植被的蒸騰作用有助于降低環境溫度,同時減少熱島效應。壩上草原的廣闊草甸也有助于調節局部氣候,形成更涼爽的小環境。
“總結來說,高海拔降低了基礎溫度,地形風道促進空氣流動,冷空氣南下抑制高溫,晝夜溫差大使得夜間降溫明顯。這些因素使得張家口在夏季成為華北地區難得的避暑勝地。”趙海江說,依托北緯41°黃金生態線,張家口市氣候資源轉化連獲國家認證。2023年,張家口市和崇禮區被評為全國“避暑旅游優選地”,是河北省唯一入選的市和縣區;2024年,崇禮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崇禮區、張北縣還雙雙入選“河北省氣候旅游優選地”;不久前,中國氣象局發布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我市草原天路榜上有名,入編“京北燕晉·避暑走廊”路線。
旅游熱——涼經濟崛起
“到張家口清涼一夏”,7月以來,我市“涼經濟”迅速升溫,景區、旅行社、酒店、民宿接待游客數量暴增。
“在草原上馳騁,過21℃的夏天。”從北京自駕到草原天路,當看到滿眼綠色的草原風光,唐穎拍下了眼前的美景,并發了一條朋友圈。
“我們營地在野狐嶺和樺皮嶺中間,七八月份是營地游客最多的時候,平均每天要接待300人左右。這些日子,115間客房基本住滿。”青草堂度假營地負責人李燕龍介紹,今年是他們營業的第5年,為滿足游客需求,他們打造了露營地、篝火晚會、現場演出等多個項目,讓渴望逃離暑熱的人們玩得盡興。
每到周末,沽源縣豐源店鄉老掌溝村追夢人家民宿門口就停滿了外地車牌的車輛,客房一房難求。“周末基本是滿客,收入翻了幾番!”最近一段時間,追夢人家民宿負責人劉永生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記者,前來住宿的游客京津冀占比90%,大家來老掌溝旅游,一方面是奔著這片越野勝地,一方面也是因為這里晝夜溫差大,適合避暑。
三年前,劉永生和愛人齊久紅回到村里,在家里的宅基地上蓋起了民宿。夏至、芒種、冬至……8間坐北朝南用節氣命名的房間散發著詩意。民宿運營以來,市場需求量超乎這對夫妻的想象。今年,他們又開始裝修另一處民宿。
“這里沒有令人窒息的悶熱,沒有黏膩的潮濕,空氣中透著清爽與寧靜,太舒服了!”7月17日,在崇禮區高家營鎮大野露營基地,北京人張建國和家人支起天幕,開啟一天的愜意時光。
與聲名遠播的滑雪資源相比,崇禮的夏季也毫不遜色。一入夏,冬奧村、富龍小鎮、太舞小鎮等紛紛成為避暑休閑的熱門打卡地,“清涼運動套餐”——徒步、騎行、露營等活動風靡一時,音樂節、啤酒節精彩不斷,各大景區房源緊張的現狀,證明了“清涼+山地運動”組合的強大魅力。
在“避暑游”成為京津冀游客普遍青睞的當下,張家口憑借涼爽宜人的氣候“出圈”。這一點,海洋國際旅行社店長任冰穎頗有感觸。這些天,店里的咨詢電話格外火爆。
“我市的‘清涼’路線主要有這幾種,張北線路以草原天路、中都草原、野狐嶺生態旅游區為主;沽源線路以灤河神韻、五花草甸、冰山梁、仙露湖濕地景區為主;崇禮線路以翠云山、太舞小鎮、雪如意等景區為主。”任冰穎說,除了壩上,壩下蔚縣的小五臺輝川景區、空中草原,宣化的桑干河大峽谷,也比較受游客青睞。
避暑鄉——康養新旅程
“山風散浮熱,不覺夏日長。”來自北京的72歲老人陳萬里,十分中意崇禮的夏季。
2022年以來,他每年夏天都帶著老伴在崇禮住上一段時間。如他所說,清晨在鳥鳴聲中醒來,推窗有清新空氣撲面。驅車到翠云山森林風景區不過20分鐘,置身林中,滿眼綠意,這份愜意令他難忘。
在下花園區碧桂園北京郡京御山水小區,山東煙臺的董玉萍老人和老伴從2019年就定居于此。每天吃過早飯后,董玉萍老兩口便開始在小區樓下鍛煉,或者到附近小公園遛彎。她說:“這里涼快,空氣質量也好,夏天也不用開空調,特別舒適,很適合養老。”在小區里,像董玉萍這樣的“新市民”不在少數,他們一起鍛煉健身、打牌娛樂,融入了本地生活,享受著清涼愜意時光。
風光旖旎的官廳湖畔,天保京北健康城是又一新興康養項目。83歲的譚大爺,是這里年齡最長的“租客”。今年五月份,他接觸到項目推廣資料,了解了這里,便慕名而來。
“正式營業以來,京北健康城的體驗者便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已有600多位長者前來試住,其中大部分來自北京。”天保京北健康城負責人孔德昌介紹,隨著暑期的臨近,預計前來旅居的人會日益增多。
“不同群體對康養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需求,決定了康養產業在張家口的多元化發展。”談及康養項目的發展前景,孔德昌信心滿滿。他介紹,天保京北健康城并非局限于傳統的避暑功能,而是把重點放在“生態+醫療”的獨特模式。將當地宜人的冷涼氣候與養護深度結合,精心打造成一個集旅游、居住、體檢、治療、養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康養文旅項目。
從官廳湖畔到壩上草原,從秀麗海陀到冬奧小鎮,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張家口在文體旅游之外,大興避暑康養,吸引越來越多外地老年人,開啟他們全新的康養旅居生活。一種冷涼資源,正在釋放出千百種業態。面對一個個這樣的場景,誰能說北緯41°不熱?(記者 王曉娜 呂慧 通訊員 王麗霞 李越 宋海鑫)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