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漸闊鷗鳥歸
6月以來,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迎來豐沛雨季,濕地水域面積持續擴容,昔日干涸的鹽斑地漸被碧波覆蓋。濕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巡航監測發現,截至目前,察汗淖爾濕地水域總面積已達68330 畝(約4555 公頃),較5月底的42.41平方千米擴展至45.55平方千米,遼闊水面上鷗鳥翔集、蘆葦搖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成為濕地生態持續向好的生動注腳。
2025年是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國家、省市級方案的收官之年。尚義縣錨定“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目標,圍繞水資源管理、林草濕地建設、綠色產業發展及保障措施四大領域,精準推進9類16項重點任務,同步實施5個新建項目,接續推進6個生態修復在建項目,為濕地織密“防護網”。
為凝聚保護合力,尚義縣構建起“雙組長”領導機制,成立察汗淖爾工作專班和森林草原濕地保護中心,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工作體系。自2021年起,與內蒙古商都縣深化跨區域協作,縣級層面5次對接、部門間15次聯動,簽署《生態保護協作機制》《一致行動方案》等系列協議,建立起信息共享、聯合保護、協同推進的常態化機制,讓跨區域生態保護“一盤棋”落地見效。
水資源管控是生態修復的核心。尚義縣通過流域水資源調查,精準掌握流域水資源總量4086.49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758.79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1270.53萬立方米,嚴守用水管控紅線,2022-2025年實際用水量均控制在指標范圍內。同時,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開展 “雙替代” 工作提升水資源利用率;2025年在流域6個鄉鎮壓減水澆地1.1萬畝,關停農用灌溉機井114眼,退減地塊全部上圖、機井悉數斷電,筑牢地下水保護屏障。
“開源”與“節流 并舉,濕地補水通道持續暢通。大青溝永久河流與湖泊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污水處理廠項目投用后,每年向濕地注入達標中水80余萬立方米;2025年5月啟動的大青溝水庫生態補水,全年計劃補水250萬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計輸水已達260萬立方米。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水源置換項目加速推進,預計年底建成后年可減少開采地下水180萬立方米,為濕地 “解渴” 再添保障。
水質監測與生態修復同步發力。每半年對流域7個鄉鎮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強化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及入淖口水質監控,確保注入濕地的每一滴水都達標;加強濕地水質、土壤及生物多樣性動態監測,聯合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讓生態修復更精準高效。
(記者 孫媛 通訊員 史惠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