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陽原縣搶抓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重大機遇,依托示范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種養加結合、產供銷聯動、多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推動“小苦蕎”變身“大產業”,促進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苦蕎種植在陽原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目前該縣示范區內群眾種植的主要作物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陽原縣境內70%土地適宜種植苦蕎。該縣與中國農科院、河北農大、張家口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研發苦蕎、甜蕎產品,推廣苦蕎種植。依托示范區2個鄉鎮科技服務站、11名科技特派員和30名產業幫扶指導員,巡回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如今,種植生產經營的規模化、社會化和專業化程度得到提高,實現了聚優成勢,截至目前,該縣示范區內苦蕎種植面積已達到16000多畝。
同時,陽原縣通過構建“企業+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經營主體與示范區揣骨疃鎮8個易地搬遷村370多戶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種植苦蕎8000余畝。經營主體租賃苦蕎加工廠,每年上繳收益18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通過收益分配實現脫貧人口增收。截至目前,示范區苦蕎種植覆蓋2個鄉鎮30個村,受益脫貧人口4600多人,可實現人均增加收入3750元。企業發展新增就業崗位28個,讓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農戶在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生產銷售等環節中持續增收,分享全產業鏈增值紅利,促進產業增產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解決苦蕎附加值低、農戶收益不高的問題,在陽原縣苦蕎種植示范區內,河北金匯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了苦蕎綜合利用及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實施苦蕎產品加工配套項目,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提高,生產規模擴大,苦蕎系列加工產品由過去4種拓展到現在16種。
生產規模提高了,強化銷售是關鍵。陽原縣創建了“蕎滋味”主打品牌。截至目前,16個產品在縣內外各大超市線下銷售,并在832平臺、快手、抖音以及當地電商平臺線上銷售。并打通了北京、鄭州、俄羅斯等多個國內外市場,產品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帶動苦蕎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條。
(記者 馬國萍 通訊員 韓彥青 董桂清 攝影 仝輝 李宇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