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口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文化賦能。2024年,張家口市將從重點文化項目建設、補齊三級基礎設施、舉辦萬場文化交流活動等七方面發力,積極構建與冬奧城市影響力相匹配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推進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我市將加快推進全市重大標志性文化項目,建設張家口城市文化會客廳,進一步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質量和水平。全年計劃推進重點文化項目20個,力爭到2024年底,建成一批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重大文化項目,構建與冬奧城市影響力相匹配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
補齊三級基礎設施短板。深入實施公共文化場館達標提質工程,補齊縣、鄉、村3級公共文化設施短板。實施縣級公共文化場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對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常態化指導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2024年重點推進文化館(站)整改提升工作,組織參加第六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和全省鄉鎮(街道)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
廣泛布局文化生活場景。實施“公共文化新空間”行動計劃,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在適宜的街區、商區、社區、景區等地布局一批鄉村書吧、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主題性功能文化空間,推進公共文化優質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下沉,力爭2024年全市建設名家工作室、城市書房、鄉村書吧、文化驛站等主題性功能空間10個以上,建設基層群眾文藝輔導基地50個以上。
舉辦萬場文化交流活動。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后冬奧經濟發展、冰雪文化旅游等主題,結合“雙爭有我”等活動常態化開展群眾文化賽事,全民文化藝術普及活動、閱讀推廣活動、文化進景區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年內與京津冀晉蒙等區域加強交流,開展大型品牌文化藝術區域交流、館際交流、重點特色文化活動等30場次以上,全市公共文化場館開展活動超過14000場次,服務群眾達到930萬人次以上。
創建示范引領典型試點。積極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改革實驗區和機制創新引領區。組織參加“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河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力爭到2024年底,推動2個縣區成功創建“市級公共服務體系示范區”。
實施兩項公共文化綜合改革。總結橋西區圖書館政企合作改革運營經驗。加快公共文化場館設施設備升級,繼續完善升級智慧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和公共文化云平臺建設項目,為群眾提供足不出戶、指尖上的文化盛宴。
抓好兩支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探索在村(社區)設立文化指導員,鼓勵鄉村文藝團隊參與鄉村文化設施管理運營和提供服務,激活基層文化陣地。補充業余文化隊伍力量,打造冬奧志愿服務品牌,引領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力爭2024年底招募注冊文化旅游志愿者5000人以上。(河山新聞記者 馬國萍 通訊員 高巖)
相關鏈接——
問:2024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重點突出哪些特色?
市文旅局副局長段君慧:當前我市面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后冬奧經濟社會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2023年以來,市政府和各縣區分別與北京市以及延慶區、門頭溝區等地文旅部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區域聯盟。2023年,我市接待游客8900多萬人次,其中京津冀游客占80%,特別是崇禮區接待游客達891.4萬人次,同時本地群眾也提出了更高的文化新需求。面臨新形勢新需求,全市文旅系統將以更加包容、普惠、開放的姿態,以“敢為人先、事爭一流”決心,從以下幾方面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徑、新方向:
(一)搶抓發展機遇,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服務互通
推進文旅行業融合、主客資源共享、區域服務互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新路徑,探索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各公共文化場館“走出去、引進來”,積極開展區域交流和文化宣傳活動;指導崇禮區建設有高度、有亮點、有融入點的國家級冰雪旅游度假式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指導下花園區利用京津冀旅居高端文化人才集聚的優勢,大力引入京津冀優質公共文化資源,提升本地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二)典型示范帶動,打造公共文化精品項目、品牌活動
文化項目建設方面,將集中資金政策建設一批縣、鄉、村精品公共文化項目,突出“一縣一特色、一地一品牌”,以點帶面,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水平,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先進典型。品牌活動方面,積極培樹“百姓大舞臺”“遇見藝術”快閃小分隊等群眾文化品牌,爭創國家、省級藝術基金支持。
(三)服務群眾社會,實現公共文化成果轉化、創新發展
著力發揮文化服務于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以黨建賦能引領公共文化發展、以文化滋養留守居民、以文化穩定集中搬遷安置移民,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公共文化優質資源下沉,促進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圍繞文化演藝、傳統非遺等,提高文化藝術資源向文化藝術產業的轉化率,促進文化富民,助力建成文化強市。(河山新聞記者 馬國萍 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