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2年張家口市生態環境質量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我市生態環境質量主要指標順利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其中,2022年我市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1.2%,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
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省生態環境廳和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張家口。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
大氣環境方面,去年,我市主城區環境空氣綜合指數為2.55,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33天,達標天數占比為 91.2%;其中一級天數165天,占比為 45.2%;二級天數168天,占比為46%。二氧化硫年均值為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為1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為36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年均值為1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值為0.7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年平均值為151微克/立方米,均優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限值等。
全市19個縣區環境空氣綜合指數范圍為1.92—3.42,其中崇禮區綜合污染指數最低;蔚縣綜合污染指數最高??諝赓|量總體分布上北部好于南部,地處北部的崇禮區、康保縣、赤城縣空氣質量明顯好于地處南部的區縣。
全市205個鄉鎮環境空氣綜合指數范圍為1.83—4.16,空氣質量總體分布上北部好于南部。空氣質量排名前三位的鄉鎮是沽源縣蓮花灘鄉、崇禮區驛馬圖鄉、沽源縣長梁鄉。
2022年,市區降水pH年均值為7.23,未出現酸雨。市區共15天監測數據受沙塵天氣影響,與上年相比減少了23天,下降60.5%。2022年沙塵天數為近三年來最低。
水環境質量方面,2022年,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提高。全市15個國省考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年度目標,水質達標率100%,優良率93.3%。其中,菩薩峪、東洋河、四道甸3個斷面水質均符合Ⅰ類水質標準,水質狀況為優;大龍門、后城、左衛橋、溫泉屯、壺流河小渡口、響水鋪共6個斷面水質均符合Ⅱ類水質標準,水質狀況為優;八號橋、揣骨疃、閃電河中橋、老鴉莊、雞鳴驛共5個斷面水質均符合Ⅲ類水質標準,水質狀況為良好;官廳水庫壩前斷面除氟化物為Ⅳ類外,其他指標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2022年,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市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農村萬人千噸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
聲環境質量方面,2022年,我市聲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主城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4.4分貝,處于較好等級;道路交通噪聲晝間長度加權算術平均等效聲級為67.2分貝,達到好等級;功能區噪聲晝間總監測點次達標率為85.0%,夜間達標率為90.0%。
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生態質量變化情況基本穩定。全市生態質量指數(EQI)為61.98,生態質量類型為二類,反映我市自然生態系統覆蓋比例較高、人類干擾強度較低、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生態結構較完整、系統較穩定、生態功能較完善。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盯目標補短板,強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決戰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河山新聞記者 鄭媛媛 通訊員 郭靜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