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縣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一天,是被鳥鳴喚醒的。
資料圖。
沽源縣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風光秀麗。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濕地公園巡護隊隊長馬哲已穿上工服,登上雨鞋,背上望遠鏡,拿上記錄儀,踏上了巡護之路。這條路,他一走就是十年。
時下,正值水禽鳥類遷徙季,也是馬哲和同事一年中最忙的季節。
工作人員通過監控設施監測濕地上的候鳥。
“快看,又來新‘客人了’,幾只蒼鷺正在水草間覓食。”在閃電河上游,馬哲發現了一群新“客人”,不禁欣喜地招呼大家。對他來說,這樣的時刻太常見,可每次又難掩興奮。“白鷺,蒼鷺,白琵鷺,赤麻鴨、白骨頂……”他和同事仔細監測,認真記錄。
在日巡面積為481公頃的濕地上,觀察和記錄候鳥的種類、數量及動向,檢查濕地周邊設施等是巡護隊的日常工作。為隨時監測濕地生態環境,除了組建巡護隊,近年,濕地公園還加大了智能設施投入力度,在野外安裝了高速球攝像頭,建立了視頻監控中心,加強全天候監測能力。
“眼前的這4個小島,是為給鳥兒們提供更好的棲息環境新建的。繁殖季節,島上有上萬只鳥。聽,這是赤頸鴨的聲音。”每天穿行在守護濕地的路上,馬哲練就了“聽聲辨鳥”的本領,工作之余,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去年,《閃電河濕地鳥類圖譜》出版,厚厚的一本圖冊,不僅見證了濕地公園這些年來逐漸變好的生態,還使更多人自覺加入到愛護鳥類、保護生態的隊伍中。
觀鳥園是游客觀鳥的絕佳位置,也是馬哲和同事日常巡查的最后一站。觀鳥長廊、標本室、觀鳥樓是主要觀測點,一下午他們都要待在這里,用高倍望遠鏡進行觀測。“那群兩翼黑色、腿長長的是黑翅長腳鷸,它們是鳥界的‘超模’;嘴黑色、細長而向上翹,身披俏皮熊貓裝的是反嘴鷸,‘翹嘴娘子’說的就是它們……”舉著望遠鏡的馬哲嘴角含笑,像是自語,又像是在和這些新老朋友聊著天。
馬哲正在濕地巡護。
每天下班前,大家都會到濕地公園救助站看看。這里經常會有一些受傷的鳥類。今年開春到現在救助的9只候鳥,在工作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喂養下逐步康復,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還被陸續放歸大自然。
“濕地為鳥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水鳥也反映了濕地的健康狀況。”馬哲說,近年來,閃電河水位連年上漲、周圍植被逐步恢復,引得上萬只候鳥在此遷徙、棲息和繁衍……“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發現新的鳥類,大鴇、黑鸛、丹頂鶴、遺鷗……不斷走進大家視野,短短幾年時間,閃電河濕地候鳥種類就從190余種增加到了221種。”馬哲見證了濕地在保護過程中的點滴變化,也目睹了好山、好水、好空氣帶來的好人氣。
黃昏時分,層林盡染,水面上、水草間,候鳥們悠閑自得地覓食、嬉戲。眺望這幅大美的生態畫卷,游客們紛紛舉起了相機……
(河山新聞記者 呂慧 韓潔 通訊員 梁志剛 李靜江 攝影 李世軍)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