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年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融入了張家口的城市血脈,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奮進力量。
奮力推動“四大國家戰略”落地、著力實施項目攻堅、培強壯大新興產業、推進鄉村振興、打造更優發展環境……一年來,成功辦奧和區域發展實現雙豐收,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在張垣大地徐徐展開。
“四大國家戰略”落地見效
產業基礎逐步夯實
冬奧賽事精彩紛呈,冬奧遺產成果豐碩。如何續寫“后冬奧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成為了全市上下面臨的新的目標和任務。
2022年,融合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建成“首都兩區”、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四大國家戰略”,成為了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四大國家戰略”,是張家口最大的政策“紅利”,也是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一年來,全市上下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真抓實干,為交好本地發展優異答卷作出積極貢獻。
聚精會神、因勢利導發展后奧運經濟。我市組建了全季體育產業發展公司,謀劃儲備場館利用賽事活動150余項,承辦舉辦國家、省級專業賽事31項,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嘉年華、全國全民健身日等活動23場。加快推進冰雪產業和冰雪運動落地生根,累計簽約冰雪產業項目120項、落地93項、投產54項,開展“冰雪大篷車”“萬名學生上冰雪”等群眾性推廣普及活動,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600萬。
接續實施“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縱深推進“首都兩區”建設。全市P M2.5平均濃度降至1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位首次挺進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十。
融合發展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舉辦足球、冰球等城市聯賽19項,實施太子城冰雪小鎮、庫倫淖爾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項目139個,推出冬奧冰雪游、草原生態游、紅色研學游等6大主題20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泥河灣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加速發展成為京張“熱帶”區域。
“發儲輸用”一體化推進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規模化開發,建成投運國內首臺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力發電機組,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300萬千瓦,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實體經濟量質雙升
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2022年,在我市的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冬奧會籌辦舉辦使命重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傳統產業轉型進入特殊歷史階段。全市上下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體經濟、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為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我市成立市縣兩級投資促進局,組建了建發智研咨詢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區派駐招商信息員,組織參加重大招商活動15場,全年簽約項目390個、落地235個、投產254個。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31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7.7億元、投資完成率達到161.7%,特變電工沽源40萬千瓦光伏+示范、建投風電制氫等23個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我市實施了5大提升工程、10大提升行動、184項提升措施,風電項目備案制改革在全國率先落地,全年凈增市場主體2.45萬戶、同比增長6.8%,內資企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4.9%和3.8%,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3%。強化科技創新引領,設立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實施省級科技項目101項,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9家,備案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32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2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5.5%。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中煤機裝備制造數字工廠等13個項目入選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培育項目,國內首臺500米工作面智能刮板輸送機成功下線,建成運營的數據中心達到16個、投運服務器124萬臺,南山汽車產業基地入駐汽車零部件等企業26家、工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城鄉發展融合推進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2022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在我市各縣區,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建設全面推開,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市累計識別幫扶易致貧返貧對象3萬人,投入銜接資金22.14億元、實施幫扶產業項目576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幅達11%,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集中打造了10個綠色農牧產業集群、60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50個高端精品農產品,新建農村廁所2.85萬座,創建省級標準美麗鄉村97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提升城鎮功能品質成為了我市城市發展的主基調,實施主城區通橋改建、西北環互通等重點城建項目326個,改造老舊管網105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64萬平方米;完善城鄉重大基礎設施,新改建污水處理廠7座,北部、東部片區2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投運;張尚高速、省道302冀蒙界至康保縣城段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828公里,城鄉融合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2022以來,我市從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多方面入手,傾心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生福祉不斷改善。20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強化就業增收舉措,培樹勞務品牌29個,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深入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新改建公辦幼兒園8所,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9所,改擴建寄宿制學校12所;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傳染病醫院遷建、市中醫院診療能力提升項目開工建設,京張合作市屬醫院達到9家;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改造棚戶區2400套、老舊小區235個,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862套;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超額完成社會保險參保擴面任務,建成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62個,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1.1萬戶。(記者 亢春寧 攝影 馬佳琦)
相關文章:
后奧運場景
崇禮:持續擦亮冬奧城市品牌
2022年以來,崇禮區全力放大冬奧遺產利用效益,盤活冬奧遺產、豐富冰雪文化內涵,讓冬奧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后冬奧時期,如何實現冬奧遺產效益最大化?崇禮區提出“四個依托”,統籌布局奧運遺產利用。依托冬奧場館,積極申辦承辦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打造崇禮特色賽事I P;依托現有雪場和酒店,精心組織群眾性文旅活動,吸引大型音樂節、研學旅游、電競比賽等常駐崇禮;依托國際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冰雪會堂,積極承辦崇禮論壇、“騰訊峰會”等高端論壇,打造京北會議會展新坐標、國際商務交流新平臺;依托冰雪博物館、太子城展館、太子城遺址公園,開發奧運主題文創產品,讓歷史文化與冰雪運動交相輝映。
借助冬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崇禮區積極加強與重點區域、知名企業對接,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優環境,打造后奧運經濟發展新引擎。2022年以來,崇禮先后舉辦了168超級越野賽、馬拉松、斯巴達勇士賽、冬奧場館定向賽等大型賽事、“雪耀中國”高山滑雪積分賽和省第四屆冰雪運動會預選賽等。重點聚焦北京年輕的消費群體,以雪場景區為主體,兼顧全季度假和節假日活動組織,謀劃開展音樂節、美食節、電子競技、消夏狂歡等特色活動,設置了野外露營、篝火狂歡等系列常態項目,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喚醒消費力。(記者 亢春寧)
冬奧志愿精神永續
2022年我市上崗志愿者達51.21萬人次
“您注意腳下臺階”“我來幫你們拍照”……近日,橋西區堡子里新春廟會上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為游客們提供著暖心服務,他們中有在一年前參與過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城市志愿服務。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雖然已經結束,但志愿服務精神已經化作冬奧遺產繼續發光發熱。2022年,我市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525場次,服務時長達340.57萬小時,上崗志愿者達51.21萬人次。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全市重點工作安排,“創城”志愿服務工作接力冬奧志愿服務,通過健全機制、建強隊伍、常態推進等舉措,完成“創城”志愿者注冊登記2.3萬余名,組織志愿者積極奔赴“創城”一線,用實際行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支持“創城”、參與“創城”。2022年,通過對接18家市直單位成立了22類各具特色和專業的205支志愿服務隊伍,圍繞助老幫困、環境清潔、法律援助、科學普及、健康義診等數十個志愿服務領域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打造了“寸草心愛老敬老”“周末奉獻兩小時”“紅領巾志愿者在行動”等志愿服務品牌活動。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后冬奧時代,團市委將始終聚焦黨政所需、群眾所盼,充分運用冬奧志愿服務遺產,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展陣地,培育、孵化、凝聚一批以服務群眾為宗旨的志愿者隊伍,不斷完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推動志愿服務科學規范開展,并進一步拓寬志愿服務的“朋友圈”和覆蓋面,聯系更多部門、領域和界別的專業人才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常態開展助力“創城”、鄉村振興、“首都兩區”建設等方面的主題宣傳和實踐志愿服務,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品牌化、社會化發展。(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耿翠聯 吳宇凡)
視頻:李世軍 張煜 許冬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