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
對全市38.54萬戶市場主體進行精準包聯
對210項政務服務事項開展“三減一優”行動
83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幸福張家口”A P P匯集39個部門291項民生服務
解讀
2022年,張家口市將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搭建起科學有效的“放管服”改革制度框架,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對全市38.54萬戶市場主體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精準包聯,成立市縣兩級企業服務指導中心,建成全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總平臺……一系列扎實舉措讓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持續增強,全市營商環境向更優邁進,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
做好“放”的減法 降低準入門檻
去年中秋前夕,投資4200萬的“張北分散式風電+農牧田園綜合體示范工程項目”落戶張北縣金家營村。與以往不同的是,該項目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跑辦手續,具備了開工條件,這主要得益于我市將風電項目由核準制調整為備案制這一新政策。
2022年,張家口市大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職能轉變。市行政審批局承接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委托)政務服務事項108項,市級保留實施行政許可事項239項。梳理公布市本級“三張目錄”各類政務服務事項877項。開展了行政許可事項精細化梳理工作,完成國家行政備案規范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對41項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和32項縣級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辦理。
為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市行政審批局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證照聯辦”和“一證多址”覆蓋面,38個“一件事”套餐和10個行業“證照聯辦”套餐全部運行,累計辦理1026件;對210項政務服務事項開展了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和優化流程的“三減一優”行動,累計對152項事項時限進行了壓減,累計壓減557天,單個事項平均壓縮3.7天;對104項政務服務事項的申請材料壓減至114個。
做好“管”的加法 維護市場秩序
“放手”不是“甩手”,而是“騰出手”來創新和加強監管,切實管住、管好、管到位。為此,2022年我市印發了《張家口市質量安全監督備案承諾制實施辦法(暫行)》《既有建筑改變使用功能規劃建設聯合審查辦法(試行)》《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工作舉措》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實實在在做好“管”的加法,維護市場秩序。
張家口市持續推動監管事項目錄清單、監管事項實施清單和監管行為數據梳理、錄入工作,進一步加強審管聯動和信息共享,及時將申請材料和審批結果推送至各相關監管部門,確保審批與監督工作的無縫銜接。截至目前,累計發送審管互動短信40多萬條,促進了行政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有機銜接,做到了“審管分離不脫離”。
做好“服”的乘法 優化辦事流程
“管”得住,更要服務得好,讓數據多跑路,讓申請人少跑腿,推動辦事流程不斷優化。2022年是張家口市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數字化建設的重要一年。83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可全程網辦;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全部延伸至232個鄉鎮(街道)和4353個村(社區),實現鄉村政務服務線上辦理;作為省基層電子證照系統試點之一,基層電子證明覆蓋率達到100%,應用上線4353個行政村;統籌推進住建、人社等10個部門64個高頻事項自助辦理,并梳理本地63個高頻事項接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自助終端。
以智促管,建成了張家口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總平臺。“幸福張家口”A P P總入口,匯集39個部門291項民生服務。截至目前,已有340余萬戶注冊,“查、約、繳、辦”已全覆蓋,實現“在線提交、后臺實時推送、部門及時受理”全閉環流程。“幸福張家口”A P P被省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最具影響力案例”。(記者 李麗華 通訊員 武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