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疫情疊加、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和冬奧會籌辦舉辦、決戰決勝的巨大壓力,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融合推進“四大國家戰略”,全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生態優先發展、民生持續改善,交出一份綠色高質量發展優異成績單。
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項目立市、創新引領,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大力實施“五個百”工程,積極謀劃儲備項目,創新精準招商形式,引進實施一批產業項目、市場化項目,形成有效動能支撐。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氫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南山汽車產業園區入駐汽車零部件等相關企業26家、全市運營的數據中心達到16個、投運服務器124萬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實施省級科技項目101項,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8家,新備案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33家、成功申報河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8家,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7.2%,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15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市縣企業服務中心功能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線上辦理實現鄉村全覆蓋,風電項目備案制改革在全國率先落地,信用體系建設在全國261個地級市審批位躍升至第40位。全面落實國務院33條措施和省“1+20”政策體系以及接續措施基礎上,制定出臺“1+27”政策體系以及接續政策措施,對全市38.54萬戶市場主體進行精準包聯,新增減稅降費81.4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19.94%,以“真金白銀”換取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專注前行,全市工業新舊動能持續轉化,經濟發展實現綠色轉型。
“四大國家戰略”融合推進,將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兼收并蓄。以發展后奧運經濟為重點,以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為牽引,統籌資源配置,優化空間布局,在產業融合、協同創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實現持續發力突破。謀劃儲備場館利用賽事活動150余項,承辦舉辦國家、省級專業賽事31項,累計簽約冰雪產業項目120項、落地93項、投產54項,參與冰雪運動人數突破600萬人次,賽事經濟、會展經濟和研學經濟持續升溫。堅持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跨區域推進項目建設和景區運營,提升和實施了太子城冰雪小鎮、庫倫淖爾旅游度假區等139個重點項目,推出冬奧冰雪游、草原生態游、紅色研學游等6大主題、20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有效促進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一體發展。加快“首都兩區”建設,牢牢把握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總路線,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增綠、凈土”行動,全市P M2.5平均濃度降至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1%,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了京津冀地區最優水平。新增營造林108.76萬畝,治理退化草原20.7萬畝。大力實施以儲能攻堅為重點的風光儲一體化,建成投運了國內首臺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力發電機組,6個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列入省級規劃,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全部裝機達到2647萬千瓦,占全域電力總裝機的81.7%,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風光電等資源正加速由資源變資產、變產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2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傾力發展社會事業,公共預算支出用于民生領域占比達78.86%,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9所,改擴建寄宿制學校12所。城鄉面貌持續改善,改造老舊小區235個,建設口袋公園72個,城市品位得到顯著提升;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集中打造了10個綠色農牧產業集群、60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3萬名易致貧返貧對象全部落實幫扶措施,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1%,被國務院辦公廳授予“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成效明顯地市”榮譽稱號。積極拓展與北京優質醫療機構的合作,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項目穩步推進,多渠道推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持續提升了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記者 趙婧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