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人社局黨組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以高質量完成省市交辦任務為目標,就業抓穩定、社保強兜底、人才固支撐、勞動關系促和諧,抓作風、提效率,以練帶學,以學促練,打造品牌人社、溫度人社。統籌推進“三個一”和扛紅旗“1+7”行動落實,將前期“九個一”拓展到“18個一”貫徹落實措施,大練兵活動人社做法被省人社廳推廣,企事業單位退休并聯審核、社保檔案提前一年預審等一系列轉作風、優行風的創新做法被人社部在全國社保系統推廣。
一、聚焦提升服務發展內生動力,著力推進學習練兵常態化
1.建立一個“大練兵”常態化機制。線下常態化開展“每日下班后半小時集中學習研討”、“周末大講堂”學習。線上依托人社部練兵比武在線學習平臺、省人社廳在線學習平臺,常態化開展“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練兵比武活動,實現窗口人員全覆蓋、業務全囊括、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練兵機制,努力培養一批人社“知識通”,業務“一口清”的專業化經辦隊伍。
2.精心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全體黨員手寫心得體會、談學習感受,全局2個黨總支、10個黨支部在職黨員189名,撰寫心得體會189篇,發表感想感言36條;2個退休黨支部退休黨員85名,撰寫心得體會36篇,發表感想、詩詞、感言49條。
二、聚焦提升人社服務效能,著力推進業務培訓全覆蓋
3.修訂完善一套《百問百答》。在原先1200問的基礎上,每個業務科室結合工作職能制定一百問,自己學自己練自己考,結合每天下班后半小時,學政策、講體會、傳經驗,培養更多的業務一口清、人社通、崗位標兵、業務能手,讓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都成為愛民為民、愛企為企、高效服務的標兵。
4.拍一個學習微視頻。每一名在職黨員結合學習情況,拍一條3分鐘內的小視頻,談體會談發展。目前已拍攝36個小視頻在市人社局微信群內展播。
5.開辦一個專欄。在局微信公眾號上開辦“學報告、說變化、談感受、謀發展”專欄。
三、聚焦打造過硬人社隊伍,著力健全制度機制
6.修訂完善一批制度機制。11月5日局黨組會專題研究制度建設,修訂完善黨組工作規則、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意識形態工作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機關黨建述職、黨員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支部等黨建工作制度,研究了9項機關內控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規章制度體系。
7.下沉社區一支人社工作隊。嚴格落實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制度,按照要求參加聯合黨支部并開展工作。截止目前,116名黨員到社區進行“雙報到”,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等工作。
8.強化一個晾曬考核機制。制定《“督考問用”聯動抓落實機制實施方案》,明確了10項重點任務清單。開展《自己填寫成績單》活動,各科室單位從6個方面梳理今年以來重點任務完成排位靠前、市以上表彰榮譽、典型經驗推廣等工作成績,自己填寫成績單,提供佐證材料,進行公開晾曬,作為年終考核評先評優、職級晉升、干部使用重要依據。
9.持續強化作風行風建設一項基礎工程。鞏固大練兵活動成果,加強窗口單位建設,提升素質、完善制度、優化流程、優化服務為重點,持續開展窗口單位服務提升行動,提高群眾企業滿意度。持續開展“人社干部走流程”活動,7名局領導班子成員親身體驗人社服務流程,不斷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局主要領導每周半天在人社服務大廳現場辦公,解決疑難雜癥,提升群眾體驗感。持續開展“青年干部下基層暗訪調研”活動,鍛煉青年干部,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持續開展“領導班子成員包聯縣區調研督導”,督導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圍繞重點工作任務開展調研,提高決策能力、執行力。
四、聚焦打造暖心人社服務品牌,著力優化人社服務和營商環境
10.建立一個“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服務新模式。大力推行企業單位網報系統,企業辦理參保、用工不用跑,網上企業用戶達到4.1萬戶,今年以來共辦理22.57萬筆業務,占企業單位業務量的90%,線上已成為辦理社保業務的主渠道。大力推行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大數據推送免申即享、快辦直達;大力推行退休檔案提前預審制度,對臨退休人員達到20人以上的企業上門服務,2023年全市950名提前退休人員檔案全部預審完畢;推行特殊老年人群體待遇領取資格認證上門服務制度,讓人社服務更貼心。
11.建立一套人社服務標準體系。大力推進一體化平臺省廳33個系統、市13個系統集成整合、推廣使用,推動市縣鄉村人社業務一網通管、線上線下業務一網通辦,提升完善“線上一網辦、線下一門辦、個人指尖辦、同城就近辦、主動上門辦”“五位一體”人社服務模式。根據省廳動態調整完善人社服務事項情況,及時梳理更新,目前市縣鄉村“四級”人社服務事項共332個,其中社會保障類184項、人才人事類77項、就業創業類42項、勞動關系類21項、其他政務服務事項8項。市縣兩級可辦事項319項,村社區可辦29項,個人業務178項,形成人社服務事項“四級八統一”,即市縣鄉村實行業務模式、服務事項、崗位設置、經辦流程、信息系統、場地設施、人員管理、風險防控、服務質量一個標準直達企業、群眾和基層。
12.優化一個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就業大數據平臺功能,為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決策提供依據。優化升級“張家口就業創業超市”,針對性地進行點對點、一對一、定制式、個性化就業創業服務,提供實時供需對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六大工程”,目前,2022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4012人,已就業6798人,就業率48.5%。我市崇禮冰雪服務、張北“風光”云服務勞務品牌獲得了省級勞務品牌稱號,張家口動漫人、張北司爐工獲得了國家級勞務品牌稱號。橋東區怡安街社區被評為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
13.織密兜牢一張社會保障網。進一步優化完善綜合柜員制建設,在市社保中心建立靈活就業服務專區、退休待遇審辦一站式服務,增設“辦不成事窗口”,為企業群眾提供優質的暖心服務,相關做法被人社部、省人社廳在全國全省推廣。緊盯社?;鸢踩?,收支管服全鏈條監管;放開靈活就業參保限制,讓全市103萬靈活就業人員無后顧之憂;在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聯合考核組對各地市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績效考核中,我市工傷保險工作綜合評分位列全省第三。
14.精準高效服務人才第一資源。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2支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依據對本市經濟貢獻給予獎勵或相應待遇。深入推行燕趙英才服務卡制度,提高人才服務質量水平。完善以企業薪酬、運營績效、專家舉薦、企業舉薦等為主要依據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等級認定機構41家,引入省級第三方等級認定機構30家,初步建立了省市兩級等級認定機構互為補充的技能人才評價模式。深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行動,完成了張家口市現代職業技師學院掛牌,全市職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達到57家,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63821人次。
15.健全一個勞動關系服務體系。完成了仲裁院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充實了兼職仲裁員隊伍,引進律師事務所進駐仲裁院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援助,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工會部門配合各縣區建立鄉鎮(街道)調解機構及專業人員配備。健全勞動保障監察誠信體系建設,推進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預警平臺建設,錄入工程建設項目676個,工資專戶信息項目246個,工資保證金信息項目143個,實名制人數93717人。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勞動用工中的各類違法行為,受理辦結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4438件,為7653名農民工追償1.14億元,確保了黨的二十大期間無規模性欠薪信訪事件和社會輿情發生。加快爭議案件處置,建立快立,快調,快審,快結機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為100%,全省排名第一。
五、聚焦強化高質量發展民生保障,著力謀劃中國式現代人社服務場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科學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為未來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出了目標任務、制定了大政方針,對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為推動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把握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的前提下,結合人社十四五規劃,重點謀劃高質量就業、高水平社保、強人才支撐、穩勞動關系、優人社服務5個中國式現代化人社實踐場景,扎扎實實地落實落細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關于人社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張家口人社篇章。
(一)2035年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將更加科學完善。就業質量顯著提升,保持較低失業水平,企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滿足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會保險制度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社保覆蓋范圍更加擴大,各項待遇保障更加有力,基金運行更加安全規范,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更加廣泛,社保服務更加優質高效快捷。人才公共服務更加健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制度機制更加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的規模和質量充分滿足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人才發展現代化強市基本建成。人社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數字化、智慧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社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可及。
(二)2027年發展目標
1.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勞動者技能素質不斷提高,全市城鎮新增就業達到36.4萬人,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充分發揮,所有縣區均至少創建一個勞務品牌,“一縣一品”勞務品牌成為帶動縣區就業的金字招牌;就業困難人員持續得到有效幫扶,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崗匹配更加高效便捷。
2.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可持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法定人員應保盡保,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分別達到112.37萬人、24.3萬人、205萬人。社會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更加健全,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5359.44元,全市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3572.51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月人均基礎養老金達到180元。經辦管理服務更加規范高效,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社?;鹂癸L險能力持續增強。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作用更加明顯。
3.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更加迸發。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總量和人才素質明顯提升,分別達到10萬人和50萬人。人才隊伍與我市社會發展需求基本協調,人才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占比增加,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0.5萬人,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2%以上。人才公共服務取得進展,人才逐步向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集聚,基本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六大產業人才支撐作用明顯提升,人才短缺和流失的被動的局面基本改變。
4.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勞動用工更加規范,全市“河北省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達到115家,“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達到6家。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糾紛調處機制更加健全,全市仲裁院標準化達到100%,仲裁庭數字化、仲裁院智能化,使用“互聯網+調解”平臺服務調處爭議案件調解組織,達到80%以上,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進一步提升,勞動關系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不斷加強,保障工資支付工作更加有力,根治欠薪成果更加鞏固,全市保障工資支付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5.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社管理服務公共服務制度和標準體系全面建立,各類人群跨區域自主多渠道辦理業務,實現“不見面、無接觸、零阻礙”服務,多領域相關業務觸發式“無感”辦理,多項業務基于數據聯想、業務自動追蹤功能實現一站式服務,“智慧+人社”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智能管家,貼心暖心服務程度達到新高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